這種心態,同樣存在于賣家之中。2010年9月創辦商城的小張,已經不記得公司提交的聚劃算上線申請方案被否決了幾次。“對方回復的理由是價格優勢不明顯,文案信息不齊全等。”一開始,他曾經試圖開發高質量產品,寫出最高水準的文案,但后來研究聚劃算上線的產品,有很多都沒自己的有優勢。
不過,創業之前做了十幾年營銷和運營方面工作的他深諳商海之道。大約在一年后,他開始嘗試“拉攏”小二。“尤其是主管,他是排期的隱形‘操盤手’,雖然沒有上線的直接決定權,但對流程以及審核的細則比較清楚。會告訴你近期聚劃算排期的計劃,什么樣的商品被錄用的幾率較高,幫你完善提交的商品申請單并全數提交,上線的幾率幾乎百分之百。上排期的機會就多很多了。”
業務成交后,根據不同的產品,他會給小二提成,一般是3%。但他認為這對小二并沒有多大的誘惑力,大部分賣家主打的還是“人情牌”。“請吃飯、唱k、旅游,送價格較高的公司的禮物,是常用的辦法。”
淘寶外圍寄生產業叢生,綜合上述小二和小張的意見,一類是走概率的,即正常的項目本身就有一定的機會入圍,如果剛好撞上就能收費;一類代理公司內部有熟識的小二,可以對上聚劃算的項目進行溝通。而小二參股的比例其實少之又少,例如2012年4月公布的“愛婚婚”案例并不多見;而更多的人,其實像小張一樣,打的是人情牌。
2012年阿里巴巴廉政部正式亮相,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邵曉鋒公布,2012年共完成22件案件調查,查處違規員工27人,移送司法機關6人,外包人員3人。但擺在阿里面前一個更大的課題是邵曉鋒所說的,是要“推進資源市場化、透明化、公正化,最大程度減少滋生腐敗的土壤”。告別閻利珉時代的聚劃算,正在進入競拍時代。從6月底開始,聚劃算的上架流程開始變更為報名、審核、競拍排期,簡單粗暴的排隊機制被打破,進場費公開化。通過基本材料審核的商家,可以對14天后相關品類的位置進行競價拍賣,起拍價為1000元。
這種市場化的機制,是否能最終還原聚劃算一個“透明、公平”的形象,仍然需要時間考驗。
南都記者 謝睿
推薦閱讀
導語:美國《時代》雜志今日撰文指出,網絡零售巨頭亞馬遜無疑是硅谷最具顛覆性的科技企業之一,雖然已是美國企業界的“巨無霸”,但亞馬遜仍在以創新產品和服務努力打造一個龐大而高效的生態系統,逐步實現主導這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起底阿里腐敗溫床聚劃算:背后寄生產業叢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718/7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