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賺錢的電商,都在淘寶。”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王帥昨晚在微博上大膽拋出這一觀點,引發業界人士熱議。

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表示,同意賺錢的電商都在淘寶,其他淘寶以外的電商大都是虧損的。
王帥表示:賺錢的電子商務,更多在于把企業當作企業做,把今天當作今天做。虧錢的電子商務,更多在于把企業當作模式做,把未來當作今天做。
在淘寶賺錢的網商案例比比皆是。
淘寶設計師原創品牌裂帛前段時間獲得了一筆8000萬的融資。裂帛創始人湯大風卻表示:“風投的錢,都還放在我們公司的賬戶上躺著睡覺。”
男裝淘品牌斯波帝卡去年營收達1.7億,今年6月還推出全新的男裝品牌“阿洛哈”,客單價是老品牌的兩倍,利潤空間也更大。
化妝品淘品牌PBA,2008年銷售額200萬,2011年迅速增至8000萬。其毛利率高達60-80%。
還有韓都衣舍、御泥坊……剛改名天貓原創的淘品牌群體,從2010年剛創時的數十家發展成目前的接近200家,平均年交易額集中在3000-5000萬之間,并早已度過盈虧平衡點。這些淘品牌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再發展能力,甚至已經超過某些B2C企業。
“爛企業把未來講成今天,好企業把今天做成未來。”王帥表示。
此前媒體上頻頻曝光的獨立B2C們深陷虧損泥潭。根據公開報道的數據:京東商城2011年虧損近12億人民幣,毛利率僅5%;唯品會2011年凈營收為2.27億美元,凈虧損1.07億美元;凡客的虧損從2010財年的6800萬元飆升到2011財年的4.86億元……
“資本太多的告訴大家,我用青春賭明天;資本沒有告訴大家,把握自己,活在當下。”王帥在微博上評論說。
電商行業為何出現這種 “冰火兩重天”的現狀?業內人士分析,電商網站在初創期,和供貨商議價能力較低,采購成本較高導致毛利率低,運營過程中需要進行較大的倉儲物流投資,需要進行市場推廣獲取用戶、早期得花重金吸引人力資源,運營開支高導致運營利潤率低。
以唯品會為例,2011年采購成本為80.9%,倉儲物流、市場營銷、技術和內容、行政管理等各項營銷費用占總營收的33.6%。
而免費的技術、數據分享、店鋪裝修等基礎服務,共享的流量池,則是淘內電商能實現盈利和快速增長的土壤。
流量和用戶是電商的命門。目前獨立B2C現在每帶來一個新用戶成交的營銷成本,最高已經超過了300元,而通過淘寶獲得用戶,實現一筆新用戶成交所花費的成本僅在20-30元左右。
更為關鍵的是,淘寶網本身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每天的固定訪客數高達1億。根據淘寶網數據,目前通過廣告產生的交易額僅占全網商品總交易額的5%以下,絕大部分商品流量通道都是免費的。
事實上,不少淘品牌都有過運營獨立B2C而失敗的經驗。斯波帝卡入駐天貓之前,曾做過一個獨立官網,希望走服裝網絡直銷之路,最后“花了100多萬,銷售額只有幾十萬”。淘品牌綠盒子去年開始組建自己B2C的官網,但收效不大,官網新客戶獲取成本是通過淘寶獲取客戶成本的8-10倍。
對于淘內和獨立兩條電商路,一位在電商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商家打了個比方:淘寶平臺就好像一條已經修好的高速公路,建獨立B2C就好像在互聯網大地上重新開辟一條鄉間小路。走高速公路可能有點擠,但自己開辟新的鄉間小路要大把燒錢。現在做電商,你會選哪條路?
推薦閱讀
開賣小米手機成為近日凡客又一高曝光率的營銷事件。 對于凡客來說,營銷這件事已經駕輕就熟,這也是創造了凡客倍速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在去年,凡客在經歷了高曝光率的同時,也經歷了粗放式的擴張所帶來的庫存>>>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807/8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