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稱,歷經5天激烈價格戰的京東、蘇寧和國美已經悄悄提高家電價格,至此,本輪“三國殺”暫時鳴金收兵。雖然,三家企業在這輪價格戰都達到了初步吸引眼球的目標,但業內普遍認為這是一場噓頭大過銷售的炒作行為,并沒有帶來多少實質性業績提升。來自京東商城的內部消息稱,京東UV超過了“6·18”店慶促銷季,但轉化率不高。8月15日總單數約為80萬單,相比6月18日的120萬單,還是下降了50%。
從價格戰看電子商務格局變遷,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商從2011年底開始進入洗牌期,競爭也日益白熱化,規模效應是國內電商發展的特色,當達到一定規模后,邊際成本會成反比,這時企業可以盈利。而規模爭奪戰,除了服務能力以外,目前80%的企業都會選擇使用傳統的價格戰來盡可能地增加新用戶,相比國外成熟的企業,我們的電商企業還屬于粗放式運營。
“規模和利潤是企業比較重要的兩個指標,但前兩年大多數企業只關注前者,以虧損為代價過度追求規模,導致他們只能依靠資本粗獷化野蠻式的增長,而今年開始,由于資本遇到寒冬,多數企業也開始向精細化數據化運營發展,關注盈利能力,追求利潤”電子商務服務商興長信達CEO劉磊告訴記者。
顯然在缺錢的電商冬天,精細化運營成為電商企業最后的稻草和打破格局的關鍵。但精細化運營并不只是開源節流,對電商企業來說如何用數據驅動運營,提高運營效率變得非常重要。
劉磊認為,數據化運營主要體現在企業如何處理好錯綜復雜的海量數據,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數據背后的邏輯,并借助于商業智能系統(BI)對數據分類并通過深度分析,掌握用戶基本信息、購物偏好、消費行為軌跡等數據,根據分析做精準推薦,這樣才能成本最低利潤最大。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商企業有數據團隊和數據系統的不到整個行業的3%,具備正確的數據管理方式來指導運營的更屬極少數。因此精細數據化運營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并非易事,不僅需要解決數據團隊問題,更需要有一套數據管理系統。
對此,劉磊解釋說,現在電商企業需要解決的不是系統與團隊,而是數據化運營的意識。隨著行業日益細分,衍生出了很多服務商,這些服務商對技術的投入會比較多,比如我們每年在系統研發上的投入占到50%-60%。企業借助服務商強大的BI系統和專業團隊,一樣可以實現數據驅動運營。
價格戰只是電子商務發展迷霧的一個縮影,以數據為核心、以精細化運營為方向的突圍將是破局混戰和決勝格局的重要決策。
推薦閱讀
隨著近年來電商的發展,電商之間的價格廝殺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8月14日,京東蘇寧之間的價格大戰不禁讓人想起了6月18日的電商大戰,6月18日京東商城的店慶卻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平臺紛紛以“莫須有”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興長信達劉磊:精細運營決勝電商格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827/82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