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萬達集團宣布并購美國AMC影院公司一事,已獲得中美雙方有關部門審批,預計雙方將于今年8月底完成并購交易。
但本報記者從相關銀行方面獲悉,該并購方案已發生重大變化,萬達將支付的并購金額并非此前公布的26億美元,而是有可能縮減一半以上,同時對AMC 100%股權加債務的收購方案也略做調整。
“最終方案,萬達或放棄對AMC 100%股權收購,轉而尋求控股。”一位接近交易的商業銀行人士透露。
但本報記者就此致電、致函萬達集團相關部門,均未能得到正面回應。
對價減至10億美元?
兩個月前,萬達集團與AMC公司簽署并購協議時,曾宣布此次并購總交易金額為26億美元,包括購買100%股權和承擔債務兩部分。此外,萬達承諾在未來投入不超過5億美元的運營資金。
5月21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透露,中國銀行、工商銀行、進出口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中銀國際對并購給予了支持。
本報此前曾報道,商業銀行對此反應積極,彼時的設想是,以中行牽頭、多家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通過人民幣并購貸款加內保外貸的境外美元貸款為萬達并購提供融資。
但時至今日,形勢或已發生逆轉。
7月26日,一家與萬達接觸過的商業銀行高層人士透露,萬達對AMC的收購對價并非前期公布的26億美元,“交易金額縮減了一半多,我估計大約10億美元就夠了。因而萬達可能并不再需要從中資銀行融資,前期主要靠自有資金支付。”
據其透露,隨著收購的進展,AMC方面的一些投資人、股東由于看好這筆收購,放棄了從AMC撤資的計劃,這使得萬達的收購成本大大減輕。“約半數的投資人改變撤資計劃,愿意繼續投資。”
AMC 股東主要為Apollo投資基金、摩根大通、貝恩資本、卡萊爾集團等組成的投資集團,其總體估值大約為15億美元。
原定26億美元的收購對價中相當一部分是為支付AMC的債務,但一些債權銀行表示借款暫時不用歸還,繼續展期計息,這也為萬達減輕了收購壓力。
此前,接近中行的人士曾分析稱,“假如債權銀行覺得中國企業入主后經營正常,借款暫不用還,那么我們在國外可做的事情就比較少,最終并購額可能低于26億美元;另一種可能是,并購后債權人提出用銀行貸款償還、債券贖回的請求,如此,銀行便需要提供融資方案予以支持。”
收購進程比預期來得順利,且向著有利于萬達的方向發展。
上述銀行人士猜測道:“并購完成后,萬達可能最終成為持有AMC 51%-60%的控股股東。”
隨著并購方案的變化,萬達尋求金融機構支持的積極性明顯減弱。
上述銀行人士稱,截至目前,并未有哪一家銀行與萬達達成實質的資金安排,“哪家銀行貸款多少,份額占多少,都還沒談到,因為萬達現在不需要掏這么多錢。”
貸款方案最終未形成的說法,得到另一家銀團貸款主參與行人士的證實。26日,一位負責接洽萬達的某國有銀行人士對記者透露,目前該行提出的并購貸款方案已擱置,但不了解其他銀行的進展情況。
有利上市高定價
除了初始收購資金,萬達還將在收購完成后投入5億美元運營資金,以幫助AMC提升旗下影城硬件水平及運營能力。這筆錢萬達可能會從境外貸款獲得。
“股東認可收購,萬達籌集資金就變得相當容易了,收購完成后,萬達可以新公司的名義從海外獲得低成本的貸款,投入運營。”上述銀行高管認為。
如此低成本的收購不失為中國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成功案例,這得益于萬達善于造勢的運作能力。
上述銀行高管認為,正是因為看到萬達有這么多家中資銀行在背后提供融資,加上看中萬達本身的實力和背景,才使得AMC的投資人看好交易前景,從而改變撤資計劃。
而萬達從此項交易中獲得的其他好處是,提高了自身的國際化水平,有利于IPO的高定價。
萬達集團旗下的地產和影院業務正在分別排隊上市,其中影院業務可能先行一步,目前已進入到落實反饋意見階段。
“國際化有利于其上市推進,而上市募集的資金有利于其進一步海外收購。”上述銀行人士分析。
作為全美第二大院線連鎖公司,AMC公司已有92年的歷史。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3月29日,在過去一個財年中,AMC公司營業收入約26億美元,凈利潤虧損約8200萬美元。在約36.38億美元的總資產中,負債為34.84億美元,資產負債率為95.7%。
不過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近日表示,AMC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實現扭虧為盈,且“數目可觀”。
萬達7月16日召開的年中工作會議披露,上半年萬達集團收入562.1億元,完成計劃的125%,其中萬達院線收入同比增長61%,預計集團全年收入將達到1400億元。
推薦閱讀
馬化騰認為,進化度就是一個企業的文化、DNA、組織方式是否具有自主進化、自主生長、自我修復、自我凈化的能力。例如柯達,這家膠片影像業的巨頭也是數碼相機的發明者,這個發明掘了膠片影像業墳墓、讓眾多企業迅速發>>>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01/12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