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優酷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古永鏘日前出席了在美國阿斯彭(Aspen)舉行的頭腦風暴科技大會(Brainstorm Tech)。在此期間,古永鏘接受了《財富》記者杰西-漢佩爾(Jessi Hempel)的專訪,古永鏘表示,優酷如果單純的復制Hulu或者YouTube模式很難在中國取得成功。
以下是此次專訪主要內容:
漢佩爾:請談談優酷網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古永鏘:中國綜合類視頻網站三分之二或70%的內容來自專業發行方,比如連續劇、電影、音樂、新聞、娛樂節目,以及其他類似內容。所以在中國,現實情況是,如果視頻網站僅僅靠用戶生成視頻來做一個視頻平臺,內容會相對匱乏。記得當YouTube在美國成立之初,美國滑稽家庭錄像已經流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在中國,電視以及用戶生成內容的歷史還是非常非常短的,所以視頻網站不得不做很多事情來刺激這一產業的發展。
古永鏘:優酷復制Hulu或YouTube模式難成功
從技術層次來講,YouTube在被谷歌收購之前,后臺技術實際上是外包出去的。但優酷的后臺視頻傳輸、搜索監控等所有技術都一直是自己的團隊進行開發和管理。
漢佩爾:但是用戶體驗呢?我的意思是優酷提供給用戶的用戶體驗同中國的傳統電視有什么區別?
古永鏘:我認為優酷同傳統電視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點播”模式和及其互動性,而且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接入優酷網絡,比如智能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當用戶觀看某個視頻時還可以進行“頂”和“踩”等操作,而優酷則會結合這些信息,從分析的角度來推論出該如何給用戶推薦影片,讓人們及時了解在人們眼中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應該說,優酷整個產品的理念就是圍繞如何幫助用戶從海量視頻數據庫里,發現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酷的視頻。
漢佩爾:在你眼中,你認為Hulu和Youtube是兩個獲得了巨大成功的平臺嗎?
古永鏘:很多人將優酷比做中國的Youtube,就規模而言,擁有3.2億網民的優酷完全可以稱作是中國的Youtube。但是,優酷的內容戰略及技術戰略都完全與Youtube不同。如果純粹照搬的Hulu或 YouTube模式很難在中國取得成功,因為當用戶來到一個全新平臺,他們并不關心上面的內容是來自專業公司或是用戶自主上傳的,他們需要的只是能夠找到需要的內容。在中國,我們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優酷已經在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于Youtube和Hulu模式的全新道路。
漢佩爾:那么,你們對內容創造有什么固定模式嗎?在這一方面,你們將如何與過去幾年的Youtube展開較量?
古永鏘:優酷大約30%的收視率都由用戶自主上傳的內容貢獻,在這一方面,優酷已取得了業內領先地位。無論是展現才藝視頻的“優酷牛人”,還是主要展示廣大網友拍攝和記錄中國變化、當前熱點事件的“優酷拍客”欄目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增長基數增長非常快。優酷希望能夠做出HBO水平的專業原創節目,隨著內容質量的不斷改善,優酷的原創內容已從最初只在新媒體播出,發展到如今已能發布到傳統媒體平臺進行播放。
漢佩爾:Ok,那么優酷的具體盈利模式究竟是什么樣的?你認為公司未來最大的發展契機在哪里?
古永鏘:雖然優酷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廣告,但無論是從單純廣告營銷的角度,還是從真正的市場營銷和內容解決方案的角度來看,優酷未來都有著諸多的發展機會。目前,中國網絡電視的廣告收入只占傳統電視的2%,最多5%。因此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網絡電視廣告領域完全有能力以更為迅猛的速度進行發展。優酷在過去一年中已開始嘗試在美國和中國地區提供iTunes或Netflix類型的服務,包括訂閱、視頻點播或其他服務。
漢佩爾:但是,版權問題對你有過困擾嗎?
古永鏘:我認為這一問題已逐漸從過去的“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過去,在中國的街上隨處可見賣盜版DVD的小販。但現在,如果你走在北京或者上海的街上,你幾乎看不到這樣的小販了。但這并不代表該產業已經消亡,事實是這些小販已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就像美國的BT和其他P2P服務一樣,中國也同樣面臨著新盜版形式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推薦閱讀
一些深諳淘寶“流量之道”的賣家通過重復鋪貨、炒作信用的方式獲得了較高的人氣,為了杜絕作弊行為,淘寶網幾次調整搜索功能。小丁表示,一場聚劃算銷售額15萬元,廣告費5萬元,最后商家賺取的只有庫存。 昨日,淘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古永鏘:優酷復制Hulu或YouTube模式難成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01/12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