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多數互聯網人都希望看到騰訊在IM和社區上被新的企業和產品挑戰,阿里在電子商務上被挑戰,也許是因為這樣市場會更好玩。
和無線騰訊這個玩法結緣應該算是07年,有幸幫助最好的push maill公司做了一些產品設計的指導。當時我提出了“通過push maill做一個手機及時聊天工具”的想法,并出了簡單的設計;由于只是兼職顧問,就并沒有把這個事情推進下去。但卻一直都在關注著這種玩法,冥冥之中覺得手機通訊不該走運營商那個扯淡的短信、彩信通道。
當TalkBox出來的時候,我跟朋友說:“TalkBox的做法很像個小孩子在對著門口打盹的大狼狗瞎嚷嚷,要不趕緊沖過去然后把門關上,要不趕緊改方向離他遠點,不然會死的很慘”。
我如今的合伙人當初在TalkBox同期做了類似的語音應用,等微信出現的時候,果斷撤了。他說“這方向太他媽對了。路上的大象太多,被踩死的概率是99.99%。創業初期還是得知趣點”。一個投資人大哥搶著去投另外一個類似應用,我向他轉述了這段話,并補充說:“這類應用,如果不能迅速到達千萬級用戶,隨時都有猝死的可能。這類東西要不大成要不死,基本沒有小成的可能”。
米聊出來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國內又出個有背景和資源的人打造的好產品,它可以來威脅騰訊,而且這次是從更根源的地方下手。可惜,雷軍似乎沒能把全部精力放在這個小產品上,因為他還有小米手機和MIUI,米聊只是2.5中的0.5。后來在小米辦公室雷軍說“沒想到騰訊的動作那么快… 不過米聊也還不錯,只是沒有大獲全勝而已”,再后來我們在預言和建議中未出意料的等來了米聊變成MIUI的imassage。不管怎樣,米聊并不算個失敗的產品。
當微信用那么快的速度進入市場的時候,我們一幫朋友八卦:SOHU做了個白社會,很牛的一個產品,可惜時機不對大勢不對,結果這個產品最大的作用反倒是提醒了新浪“沒法做這種SNS了,利用自己的媒體優勢和名人博客經驗,做Twitter吧”;于是新浪停掉了已經內測的“朋友”快速上線了“微博”,微博可以算是新浪撞到的大運,由于新浪的媒體能力,由于騰訊跟進的速度過慢,導致新浪微博快速的爆發式成長,一度被大家認為很有機會真正去威脅到騰訊的產品,(可惜,媒體慣性和資本給予的商業化壓力,讓微博停在了本不該停的點上,休息了很久很久);微博上失利,讓騰訊對米聊的警惕度提高了更多,于是騰訊內部從多個平臺和角度由多個團隊同時做了多個“微信”,最后才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微信從騰訊內部、從大市場中脫穎而出… 哈哈,sohu好樣的!
某位資深移動互聯網投資人說:微信是一個騰訊一定要去拿下的市場,拼盡全力都要守住的市場;如果說其他公司存在機會做掉這個事情的話,也許就是他們還在跟新浪微博撕咬般糾纏的時候,可惜大家錯過了那個時機。我同意他的說法,但我們也不能忽略掉一個因素:如果微信只是在騰訊本部,在騰訊已有的產品上搭建,而沒有同時獨立的在廣研那個體系外的張小龍團隊去做,至少騰訊這一仗不會贏得如此舒服,也許只是略有小成,只是守住了這個市場,而不是快速的霸占。
在我看來微信的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具備和米聊一樣的功能,但內容下載速度和載入方式的處理上體驗更好。同時,可以用QQ號碼登錄并查找QQ好友,可以通過微信來接收QQ離線消息和郵件;是的,這是兩個基于內部綠色通道接口而創造出來的需求和附加值,也就是這個附加的東西讓他比米聊多了一點點優勢,就是這點優勢讓后來者和前者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誰讓人家是富二代呢…(當然,其實這個富二代當時并沒有用到老爹的其他資源,只是用了自己的私房資源“QQ郵箱”來廣告推廣;而且,據說還被內部其他做同樣事情的更核心的部門不斷排擠和打壓)
第二階段:“找附近的人”+“漂流瓶”。當我微博上看到有人說微信可以找附近的人了,立馬在重慶機場跟N個人搭訕起來,然后發了條微博“微信的大增長點來了,雖然這么做跟熟人關系似乎有沖突,但至少可以快速跑到市場的最前面。米聊當心!”。
其實在這個時候,米聊也做起了熟人社區,一個朋友告訴我“雷軍有熟人社區的理想,他認為這個需求是存在且強烈的。但我真的不認為存在‘熟人社區’這樣的需求”;雖然我不同意朋友的看法,我認為“熟人社區”是可以有而且可以做到很大的,但在那個兩軍剛剛開始交火的時候,米聊做“熟人社區”和微信做“附近的人”比,簡直就是秀才遇到兵——只有挨打的份。
當人們都在質疑微信在熟人關系上增加了“搭訕”元素會造成陌生人騷擾的時候,微信用這個最原始的“泡與被泡”的需求抓住了眼球,吸引了用戶。雖然我一直覺得這個玩法給騰訊埋下了一些不好的隱患,但他確實在那個階段幫助了微信很多,而隨著其他點的增強這種“騷擾”的負面效果也會被慢慢消退。后來聽張小龍說“不好玩的產品是不行的”,我很有感觸。
第三階段:“搖一搖”+全平臺。這個階段可能我記憶的不是很準確,而且這個階段也不算是一個大跨越,但全平臺對于微信的基礎粘性奠定了極其關鍵的基礎,“搖一搖”讓微信一如既往的被年輕人們夸贊著“好玩”。
第四階段:海外 + 廣播電臺。不得不說,海外微信的開通標志著微信徹底穩住了自己的市場地位,這一步走完微信可以考慮更牛的戰略布局了。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后臺管理著收到的消息并進行播放,不再像以往那樣冷冰冰的念叨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聽眾短信,開始不停的告訴聽眾“用微信爆料更方便安全”,像極了當初電臺主持人不斷復讀微博上的段子和熱點一樣,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們免費宣傳的這個玩意兒,成功了!”。
于是,微信的產品節奏也從小迭代的更新和優化,變成了幾個月更新,一更新就大跨越的階段。因為那個簡單的通訊工具已經基本沒問題了,在奠定完“最廣泛最好玩”的通訊工具之后,微信開始準備啟程奔向新的目標點。
第五個階段:朋友圈 + 開放平臺。朋友圈就是雷軍當初想做的“熟人社區”,微信采用了“圖片”為切入點,巧妙且好玩。任何一個好的社區都是要靠養的。目前看來朋友圈還沒有養出來,真正在使用的普通用戶還占比很少,而且產品設計并不夠精致;開放平臺的嘗試是一個從用戶需求點切入的戰略選擇。這一次變化,微信從工具開始布局社區和平臺。
第六個階段:語音/視頻通話 + 網頁版 + 企業賬戶關注/信息訂閱。這些功能發布的時候我發了條感嘆性的微博:“雖然上次見面也聽Allen提過,但還是有點吃驚,來的比想象中快很多,而且沒想到是同時。新版微信,視頻/語音通話 + 網頁版聊天 + 企業信息推送,左邊一拳向運營商,右邊一拳向QQ,中盤布局推送平臺。這是多大的氣魄和勇氣啊。我堅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先進淘汰落后。祝愿微信頂住壓力!”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作為互聯網第一入口,任何一家實力型網絡公司涉足瀏覽器領域都不讓人意外。而在更加注重網絡安全的當下,金山作為老牌安全廠商攜“獵豹”出擊,勢必攪亂瀏覽器原已基本穩定的市場格局。 沒有大張旗鼓的發布會,沒有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白鴉解密微信產品設計和六個發展階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01/121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