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龐大的互聯網帝國版圖中,有一塊屬地一直旁落他人。電商,在這個中國互聯網業異常激烈的競爭領域,騰訊一直是個“低調”的玩家。
但最終,這個相較于互動娛樂、即時通訊而言的“新兵”,卻被馬化騰選作騰訊二次重組的“試驗田”,單獨拆分為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并有望通過“獨立上市”的手段尋求下一次增值。
日前,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吳宵光在“獨立”3個月后,首度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詳解騰訊電商的探路者角色。
內部架構仍需“改革”
騰訊一直意圖在電商領域大展拳腳,卻一直舉步維艱。
2006年,騰訊C2C平臺騰訊拍拍上線。經過6年的發展,騰訊電商并沒有像其他領域一樣,輕易地以“流量優勢”在短時間內重新割分地盤,占據有利地位。而在這六年里,淘寶崛起,進而延伸出B 2C平臺天貓,購物搜索比價平臺一淘,團購營銷聚劃算,后來者包括京東、當當都已獨當一面。
“騰訊發展到今天,我們內部看來主流業務的各個環節,研發、推廣、支付等都能在騰訊內部消化,但電商無法靠自身力量解決。”一位騰訊內部的高管向記者透露,這種“挫折感”成為后來電商分拆的萌芽點。
而在騰訊電商內部的獨立大會上,馬化騰對電商表達了一種類似的看法:電商完全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做起來。“我們看到這個產業鏈比我們過去所看的新的業務產業鏈更長,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電商的物流、倉儲、線上人員和線上業務,一定要靠產業鏈的合作伙伴能力合作才能成功。”
這種業務上的獨特性,從長遠來說需要在管理機制上有“獨立性”,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而這最終演變為電商“控股公司”的模式。
吳宵光向南都記者表示,電商拆分對于集團來說有兩個重要作用,一個是在管理機制上的創新。騰訊第一次以子公司的模式來管理一塊業務,從資本、組織、激勵上授予充分的靈活權。“當公司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復雜的時候,電商如何處理這種復雜的業務管理模式?未來騰訊會有更多的業務需要這種新模式來做。”
在他看來,“獨立后最大的改變是,電商已經從一個BU(業務線)的產品變成了公司的產品,有很多決策現在上升到集團層面了。”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馬化騰以354.15億元的財富,成功超越恒大集團許家印339.66億元財富,成為廣東首富。在今年的總榜單中,二人分列第4和第5;盡管相對于2011年393.24億元,馬化騰的財富也縮水近40億,但身處房地產行業的許家印財富縮水>>>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01/12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