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深圳華強北正在步入轉型期。
有人說,華強北一條900米的街每年的銷售額能達到4000億元,但現在情況卻變得有些不太一樣,“生意慘淡,很多人都撤場了,最近兩年這樣的聲音特別多。”華強北電子市場中一名普通的IC元器件銷售人員黃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日前,記者在實地走訪時發現,華強北賽博數碼廣場的二三四樓的確有大量的“旺鋪招租”廣告,大約占了現有鋪面的三分之一,人流也比較少。而像深圳國際電子城、賽格通信市場、遠望數碼商城過去都是以山寨手機為主的電子賣場空鋪并不多,但經營的業務卻從過去的山寨手機變為了水貨手機、手機配件和對講機等。在深圳華強電子世界這類以IC元器件為主的賣場,偶爾也會有幾間空鋪,空鋪率并不高。
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商業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鄧芬曾透露,從2010年年底到去年8月,華強北商業圈原有商戶3萬多家,其中有3500名商戶離開。而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華強北業內人士則向記者透露,加上未注冊登記的商戶,華強北其實有8萬多家商戶,所以撤場的數字應該遠大于去年的10%。
“在華強北,應該分為兩種生意形態,一種是賣手機、電腦等電子消費類產品的商鋪,他們面對的是普通消費者;還有一種是IC元器件的批發,他們面對的是全球客戶。”浸淫華強北市場十多年的科通芯城Cogobuy執行副總裁朱繼志對記者表示,大家看到的撤場主要還是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衰敗,過去一些賣山寨功能機的代理商和分銷商趕不上智能手機這一波浪潮,被淘汰是很自然的現象。
“很多人的購買習慣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實體店越來越難做。”有店主向記者表示,很多品牌的筆記本甚至是零利潤,為的是走量拿到廠家的銷量返利,而山寨手機的銷售更是慘不忍睹,大多數人已經選擇轉行。可以看到的是,山寨手機、平板電腦目前在賣場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很小,蘋果、安卓手機和平板及其配件則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例。
朱繼志告訴記者,相比出現撤場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商家,另一種生態模式IC元器件的生意毛利潤也在逐年降低,賣一根金士頓內存條只賺2毛錢,因此,很多人選擇了電商再創業。“但真正的整合卻很難,因為在華強北,已有自己獨有的生存方式。”
據工信部統計,2011年中國IC元器件行業市場份額超2萬億元,跟3C、汽車等市場份額相當。同時,據阿里巴巴數據,中國中小企業超5000萬,其中技術制造型企業近500萬家。朱繼志的理解是,在華強北中,做著“微型生意”的人不計其數。
這一點對于黃磊來說深有體會,他平時的工作之一就是幫朋友找貨,像手機上的一個小部件,打個電話,竄個場子就能找到。黃磊身邊也有很多做IC元器件的“老板”朋友,說白了也都是原來跟著老板打打零工,發發貨的小工,“這行沒有什么門檻,基本做了一個月就能知道里面的門道,然后跳出來自己開個店,再帶兩個老鄉,如此循環。”在黃磊看來,他們對未來的要求并不高,一年下來只要掙得比上班多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圈子和客戶,不大,但是足以生活。
黃磊對記者表示:“華強北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就是衣食父母。我不認為華強北正在衰落,或者生意會被線上取代。相反華強北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而且這種模式已被證明是盈利而且是有其生命力的,只是華強北需要轉型和升級。”
鄧芬此前也曾表示,目前,華強北依然存在低端市場、市場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較大壓力及危險格局,深圳市將加大對華強北電子市場的扶持力度,加快產業轉型。
“如果華強北還是依賴柜臺交易,那么有限的空間資源,包括道路交通都承擔不了。”鄧芬此前表示,“如果不轉型,我們還是像傳統的科技街拼傳統的營銷模式,那我們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最終整個市場還是會萎縮。”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對記者表示:“華強北目前的發展已經滿足不了現有的需求,正在考慮做商鋪的擴張。”
推薦閱讀
中國的企業家和創業者在跟資本市場打交道要避免犯三類典型的錯誤:一是騙,二是只希望把自己企業做大,三是不明白投資規則。 【編者按】 在2012年7月13日-14日舉辦的2012黑馬大賽夏季賽上,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表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深圳華強北遭電商沖擊:超10%商戶撤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01/12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