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互聯網如今已經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互聯網行業中最火熱的應用,電子商務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蓋廣、協調性強、透明度高等一系列明顯的交易優勢席卷經濟的各個層面,成為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力量。在剛剛發布的十二五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這對今后電子商務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狀況
根據際通寶(http://www.gtobal.com/)消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2萬億。其中第一季度1.5萬億,第二季度1.7萬億,網絡消費總量達4734億元,較2010年全年增幅48.8%。預計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總規模有望突破6.4萬億人民幣。
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規模以上電子商務網站總量已達2.07萬家,其中B2B電子商務企業有8200家,B2C、C2C等其他企業1.25萬家。預計今年網站總量將比去年同期增長6000多家,其中B2C和C2C網站是增長的主力軍。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30萬人,間接帶動就業逾1000萬人。
目前,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主要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和北京市,其中長三角占有35.27%的份額、珠三角占有33.68%,北京占有9.32%。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的行業領域分布中,紡織服裝、數碼家電、鋼鐵機械、建筑建材、農林畜牧、五金工具、化工醫藥、包裝印刷、食品糖酒和禮品飾品等依次排在前十名。
電子商務行業現狀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網站數量依然增長較快。際通寶分析認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急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電子商務正是最好的實現方式。隨著政策的刺激以及社會科技環境的發展,大量傳統企業開始紛紛建立電子商務網站,通過互聯網開拓市場,這就導致2010年電子商務網站數量井噴式增長,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電子商務網站來幫助渡過難關,促進銷售。到今年上半年,國內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中小企業用戶已超過1300萬家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跨入電子商務門檻。
同時,6月當月到訪電子商務站點的網民總數達到3.76億,相比1月增長了6.89%。電子商務網站訪客數的不斷上升,表明電子商務行業的雪球效應開始顯現,投資者對于國內電子商務的信心增強,獲得大量投資的網站數量開始增加,這使得企業更多地關注到獲得投資的電子商務中,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擠壓了中小型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空間,中小型電子商務網站的生存發展遇到挑戰。值得關注的是,現在電子商務出現了行業網站連鎖加盟(http://www.gtobal.com/hangye/index.html)這種新模式,讓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網站這個項目的投入成本上有所縮減,網站平臺也不再是孤軍奮戰的狀態,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有規模效應的“團隊”,為電子商務網站行業的整體發展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趨勢
B2C方面,如今京東商城、當當和卓越亞馬遜等各大垂直行業巨頭都在為爭做“網上的沃爾瑪”而明爭暗斗。未來幾年,我國B2C行業仍將處于“群雄逐鹿”的時代,而垂直B2C向綜合商城擴展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垂直B2C的機會在于通過在各自領域的精耕細作發揮專業性的優勢。例如一種電腦繪圖卡,在新蛋美國的網站上可提供的品種超過400多種,而百思買僅為10個,亞馬遜為6個。專注經營垂直行業的既可以滿足有專業需求的消費者需求,也可以從縱向發展擴充產品品類。不過從長期來看,綜合B2C商城和垂直B2C共存是成熟網購市場的必然產物。
B2B市場格局中,一方面,雖然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第三方綜合B2B電子商務平臺仍舊占據著B2B電子商務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但隨著電子商務網站的大量涌現,像行業天下這種注重不同行業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行業網站集群將會越來越受到平臺用戶的青睞。另一方面,由于使用成本低,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選擇第三方B2B商務平臺參與市場競爭,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總數超過4300萬,其中開展電子商務項目的數量占總體中小企業的比例為43%。大量中小企業用戶需要尋找最適合的電子商務平臺,以獲得快捷的信息、優質的服務。
際通寶CEO丁國棟認為,“隨著國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的提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演化,電子商務必將成為互聯網應用中的主流,并且B2B、B2C甚至C2C市場之間的界限將趨于淡化,逐步走向融合,最終統一到整體電子商務應用版圖中來。”我國的電子商務正處于大規模發展、應用、運營的階段,并且發展潛力巨大。傳統企業應與時俱進了解電子商務發展趨勢,抓住當前開展電子商務項目的有利時機迅速成長,才能與對手拉開差距、取得競爭優勢。
推薦閱讀
商場如戰場,稍微不慎,就會被對手干下擂臺. 而在于商界中,品牌的量力是無窮盡的,品牌兩個字可以讓一個企業一夜之間破產.失去了品牌,也就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冠捷 (AOC)中國顯示器市場年度成功企業。 自2004年 AOC立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網站數達2.32萬 市場潛力巨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714/9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