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NS風靡互聯網,職業SNS也開始“遍地開花”。與SNS注重娛樂性不同的是,職業SNS注重于職業交流,用戶群體更加高端成熟。近日,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Kelly Services發布了中國區的雇員指數調研報告。報告顯示,選擇職業類社交網絡求職的中國雇員比例為11%,遠低于美國雇員44%的比例。而全球的這一平均水平則為32%。這反映出中國雇員對職業SNS還不是很熟悉,如果能夠讓國內職場人士充分認識到職業社交網絡的優勢,那么未來國內職業SNS的市場將無可限量。
所謂職業社交網站,就是為職業人士拓寬商務人際網絡、尋找職業機遇、為職業機構尋找職業候選人的平臺。在該平臺上,會員建立聯系后,雙方資料能夠共享,并能夠訪問對方的人脈列表,從而建立更廣的職業網絡。
總體來看,職業社交網站的發展要慢于娛樂類社交網站。比如,LinkedIn早于Facebook上線,但直到最近才突破1億用戶,而后者則早已超過6.2億。相比之下,國內職業SNS的目標群體更是有待開發。今年5月份,美國LinkedIn在紐交所的成功上市,使得國內過去一直較少受到關注的職業SNS也進入了公眾的視線。與此同時,LinkedIn也在新加坡設立亞太總部,有意發力中國市場。然而,結果并未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順利,LinkedIn在中國沒有上演同等的輝煌。
對于在美國取得重大成功的LinkedIn,為什么在中國就不能夠持續輝煌呢?國內唯一專注于金融業人生的職業社交網站“金融圈”(http://www.jrq.cn)的運營總監認為,中國互聯網是個非常特殊的市場,單純的復制套用國外模式在中國行不通,中美兩國的社會發展及文化差異有很大關系。在美國,擁有10年乃至3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不在少數,激烈的競爭使得他們愿意選擇通過職業社交網站里面的高端招聘,獲得職場突破的機會。而在中國情況則恰好相反。因為改革開放不過三十余年,能夠擁有10年左右工作經驗的人士都如同是“寶”,用到職業社交網站的機會并不多。而工作經驗較少的,對于里面提供的高端招聘需求又不是很高。中國的商務社交網站必須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并以中國網民需求為主導的模式才能夠得以生存發展。
盡管中國職業社交網不能輕易地復制LinkedIn在國內取得成功,但是筆者認為,從目前國內互聯網發展勢頭及職業社交網寬廣的前景來看,未來兩年將是國內職業SNS的爆發期。這跟整體的市場環境和用戶習慣的培養有很大關系。最近兩年,金融圈等職業社交網的紛紛扎堆跟進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體現。不過,職業SNS畢竟不同于娛樂休閑類社交網站,市場雖然巨大寬廣,但若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則未免要處處碰壁。
對于國內社交網的發展模式,筆者認為,類似金融圈使用的垂直化模式將會成為一種趨勢,金融圈唯一專注的群體為金融人士,為金融人士打造最具信任的個人品牌,通過用戶的關系來傳遞信任,為金融人士提供高效的社交網絡,從而提升金融人的社交效率,收益及質量。只有對市場進行細化、專業化于某一領域,才能凝聚用戶群體,占有市場,相信走正確的發展途徑,國內的職業社交網絡也能在這片寬廣的市場中得以成功。
推薦閱讀
8月22日消息,土豆網于上周三正式在美國IPO,卻遭遇首日破發。截至上周五,土豆每股19.24美元,市值為5.5億美元,市值大大縮水。近日,消息人士透露,新浪已獲得土豆網4%的股權,對價約4000萬美元。 土豆網 土豆上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職業社交網前景寬廣 發展模式需仔細探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0829/10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