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第一大網站Groupon股價持續下滑,自上市至今,Groupon股價累計跌幅已經達到了46%,目前市值也跌破了100億美元。遭遇困境的還有Groupon的眾多中國門徒,拉手網IPO折戟沉沙,飲恨納斯達克踏上歸途;24券、窩窩團、團寶網、高朋網,在資金壓力面前也只好裁軍縮編。
這個冬季,有關團購網站的一切消息,聽起來都是那么蕭瑟;所呈現的一切景象,看起來都像大雪臨前的翻滾烏云,令人窒息而又驚悚。與輪回的四季一樣,團購的冬天也來了。讓人好奇的是,冬天來了,春天真的就不遠了嗎?
無論你問王興,問,問徐茂棟,還是問杜一楠,早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在等著所有的發問者:春天就在不遠處!不過,不遠到底是多遠?
篤信hypecycle曲線理論的安承海給出了時間表——團購業由陰轉陽的起點在2012年3月。他認為,“中國團購到第三階段,即2012年3月到10月,將呈現小幅增長”。
如你所知,中國團購行業已經連續3個月負增長,這種負增長首先表現在團購網站數量的減少,同時也表現在市場交易總額的萎縮。
也許,3月之后團購業將迎來春光,但問題是,如何準備充足的糧草扛過眼下瑟瑟寒冬,春天過盡又將如何迎接酷暑?照著老路子走,是否行得通?
不妨逆向地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老路通順,團購祖師爺Groupon也不至于破發,拉手網IPO也不至于半途而廢,此二者的財報更不至于虧損的雪球愈滾愈大。
好在發現老路不通的人不在少數,至少拉手網看到了,不然,為什么要試水商城模式呢?
團購網站的出路:走之路
來優網(LetYo.com)CEO安承海認為,“Groupon股價破發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團購的冬天即將來臨,團購網站如何過冬?答案就是走電子商務之路。”
團購與電子商務不沖突。從更寬泛的維度看,團購上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一種形態,至少美團網CEO王興是這么認為的。他曾明確表示,“團購成為了一個噱頭,這個詞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做的是要把本地服務給電子商務化”。
王興顯然不孤單,與他觀點一致的同業者大有人在,24券CEO杜一楠便是其中一個。杜一楠認為,“網絡團購本質上是電子商務”。
當王興、杜一楠還停留在嘴上喊電子商務時,58團、窩窩團卻早已將理念化為實際行動,僅接著拉手網也加入到隊伍中。
10月9日,窩窩團55生活商城上線。事隔一月,拉手網也計劃由團購模式拓展至生活服務商城。
實際上,拉手網調整業務早有跡可循。根據向美國SEC提交的F-1文件,拉手網在2010年6月商品類團購占比10%,而到2011年9月30日,這一比例提高到67%,是服務類團購的2倍。
安承海表示,團購巨頭有很大的流量,沒有必要排除商品類的銷售,窩窩團、拉手網拓寬業務是符合市場需求的。據他分析,服務類團購的市場發展有一定的限制,但商品類團購擁有更為巨大的市場,而且更容易擴展,有利于團購網站的長遠發展。
走電子商務之路:成功案例多
就當窩窩團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大肆鼓吹所謂的“沃爾瑪模式”時,國外同行們在電子商務的征程上已經捷足先登了。據安承海介紹,韓國三大團購網站Coupang、TicketMonster和Wemakeprice在走電子商務的路上都進行得很成功。
目前,Coupang、TicketMonster、Wemakeprice的首頁完全都變成了電子商務網站的展示方式,商品類和服務類兩種東西都賣,但商品類的比重越來越大。
其實,與韓國業者相比,國內垂直團購網站的“電商化”已經非常徹底。國內最大的化妝品團購網站聚美優品最早“撕掉”團購外衣,創造性地推出了限時特賣+活動促銷模式,同時也推出化妝品限時特賣商城,全方位轉型B2C。
眾所周知,在化妝品團購行業,如聚美優品者并不少見。米奇網、親親網都相繼引用限時特賣+活動促銷模式,并取得成功。
國內無一團購網站堅持Groupon模式
在最高峰期,中國有團購網站6000多家。按照Groupon的標準,這些號稱Groupon的門徒其實早成為叛徒。
何也?
首先,Groupon每個城市每天推出一單團購,國內團購網站已經找不到一家網站仍然堅持Groupon的“每日一團”模式。
其次,Groupon成立3年來,始終堅持服務類團購,只做本地化服務,比如餐飲、SPA等,不曾涉足商品類團購。而國內沒有一家團購網站是不做商品類團購的。
以上述二者觀之,中國門徒們無疑是100%離經叛道。
但是,Groupon即便守身如玉,在本地服務團購領域占據龐大的市場份額,但它的股價仍未被投資者看中,這是因為本地化團購的經營成本過高,同時又面臨本地化服務類門戶的競爭壓力。
因此,來優網CEO安承海認為,完全拷貝Groupon模式要慎重,脫離電子商務做團購,將會面臨無法想象的困難。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網站的最后救贖:走電子商務之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01/17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