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付云
傳說中地府有一本生死簿,閻王只需那筆在生死簿上輕輕一勾,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現在國內的團購行業實已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候,而手握團購生死簿的人究竟是誰呢?
凜冬將至
嚴格來講,團購并不是在近兩年興起的,而是好幾年以前就有了,一般習慣把籬笆網的那種團購模式叫做團購1.0,那種團購更多的是由網友、用戶自發發起的,所以參與的人數相對來講比較少,折扣也沒有很大,而且團購的產品范圍相對較為狹窄,多為一些建材產品,家居類的產品。
而我們現在所說的團購模式,主要指的是團購2.0的模式,其主要是吃喝玩樂相關的本地類的服務,然后限時搶購,開始興起于2010年。
團購模式最大的成功之處不只在于讓消費者購買到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務,而是挖掘出了更多的“廣告主”。
互聯網的廣告模式是支撐許多互聯網企業的商業模式,但在所有投錢在互聯網上的廣告主之中,我們一直忽略了一類人,就是那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本地化商家。團購這個模式更多的是面對本地化的商家。傳統的媒體的方式不能給本地商家的團購模式卻能給,團購按效果來付費,不需要預付廣告費。所以對于本地商家來講這種推廣模式很容易理解。正是基于團購網站的這個優勢,使得在最開始時團購網站的進入門檻較低,因為這種方式更容易從本地化商家獲得認可,也是基于這個優勢,造就了所謂的“千團大戰”。
而也因為千團大戰所引發的比賽燒錢的惡性競爭,團購網站的寒冬來了,情理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對于團購網站的燒錢問題,人人公司副總裁、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一直強調:“團購是一場長跑,要平均分配體力,不認同在競爭初期就瘋狂燒錢的那些網站。”
而因為對于VC現金流的依賴,一旦資本市場對團購的冷靜消退,團購市場想不感冒都不行。今年三季度以來,僅有F團完成C輪6000萬美元融資。由于資金鏈斷裂以及同質化競爭導致營收下滑,中小團購網站出現集中倒閉潮,大型團購網站也紛紛收縮三四線城市站點建設,重點轉向一二線城市進攻。
9月份成交額突破億元大關的團購網站為6家,與8月份相比減少1家,分別為窩窩團、糯米網、美團網、滿座網、拉手網和大眾點評團,這6家網站合計成交額約為7.88億元,占據整個團購市場67%以上的份額。
顯然,60%以上的團購市場份額逐步向前少量大型團購網站集中,團購行業仍處在洗牌的過程中。
而隨著現金流的減少,為了減少成本,團購行業在今年刮起的裁員風也就不值得驚訝了。今年4月,開心網旗下“開心團購”業務被曝大規模裁員,涉及12個地方站百名員工并在半年后宣布將其外包給F團;7月,窩窩團被曝裁員6個站點近百名員工;8月,高朋被曝裁員400人,其中至少有13個地方分站整體被撤;9月,又爆出了團寶網惡劣裁員,引發被裁員工聯手維權的新聞,一時之間,國內團購市場風聲鶴唳。
由獨立團購導航網站“團800”發布的《2011年9月份中國團購統計報告》顯示,團購網站數量增長基本停滯,全國新增團購網站僅19家,總計達5058家。計入倒閉站點和僵尸站,團購網站規模實際上已經呈現衰退趨勢。
因為之前團購網站的進入門檻過低,便紛紛投入到這個行業中,造成了昔日千團大戰的情景,而經過了這一年的整合,以及市場規則的逐步清晰化,團購市場早已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邁入的市場了,這片紅得發紫的市場已在不知不覺中像視頻行業一樣豎立起了極高的門檻,中小型團購網站的生存環境已經極其惡劣,沈博陽也認為:“隨著越來越多資本的涌入,如今的團購網站早已進入‘重資本’的時代,一些中小型的團購網站如果沒有強大的資本作為后盾,無論網站的內容還是服務的質量,都勢必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而即使是一些較為大型的團購網站情況也不樂觀,沈博陽透露“目前,一些較大的團購網也開始出現資金鏈吃緊的狀況,之前預測年底前會有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倒閉”,現在國內所有團購網站都是一條線上的螞蚱,因此,一旦有大型團購網站倒下,可以說所有的團購網站都要跟著“倒霉”,沈博陽對此也表示了擔心,最擔心的是大型團購網站倒下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包括員工失業,大量消費者拿到的團購券無法消費,合作商家無法拿到后續的款項。沈博陽稱“一旦有大型團購網站倒閉,將對整個團購行業造成巨大的打擊。如何防止團購企業燒光最后一分錢,拎包走人,是一個需要思考的課題。”
一條繩上的螞蚱
互聯網業界總是能產生一些有趣的現象,尤其是國內的互聯網圈。
自古以來,商場如戰場,商業上的競爭對手無論在人前多么有風度,在背后對于自己的同行雖不至恨不得“生啖其肉”,但“同行是冤家”這句話總是沒錯的。可現在的國內團購行業,這5000多家團購網站應該是上下一心的,盡管可能存在嫉妒,但大家都是希望拉手網能夠成功上市的。
國內的互聯網行業從來沒有哪個行業能像現在的團購行業一樣和諧,所有的團購網站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管是那六家成交量過億的“巨頭”也好,那些在底層苦苦掙扎瀕臨關門大吉的小網站也好,都希望拉手網能在11月5日上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向輿論及資本市場證明,團購模式本身是可行的。
沒錯,現在國內團購行業遇到了最為“釜底抽薪”的挑戰:人們在質疑團購模式本身的可行性!
一部分人認為團購模式完全“無法理喻”的原因就在于,看上去團購的模式似乎是商業模式某種程度的倒退,在這個個性化的時代,用戶要求的更多的是個性化的、獨一無二的、定制的以及實時的產品或服務,這也是云計算會興起的原因,每個消費者(包括個人以及企業)在云計算時代都應該是按需購買,“我需,故我買”,而非顛倒過來。
但就目前看來,團購的模式并不是這么做的,如果一個用戶想要在今天晚上通過團購以低廉的價格買上一本《互聯網周刊》,這個需求并不一定能夠達到,用戶需要查看各個團購網站是否“湊巧”在這個時間段提供了《互聯網周刊》的團購服務,而即使真的有一家團購網站提供了《互聯網周刊》的團購,用戶仍然不能保證晚上馬上就能讀到這本雜志,因為他需要確定在進行完團購付費之后需要提前幾天預約才能拿到自己需要的產品,而且接受服務(在這個案例中就是拿到雜志)的地點用戶也很難保證是離自己地理位置最近的地區。
在Web2.0時代,我們強調的是與用戶的交互性,但如果將團購網站看做一個電商平臺的話,它又顯得有些缺乏社交性,因為團購產品因其時效性顯然無法讓用戶對購買的產品或服務評分,因為等到用戶體驗到所購買的服務以及商品時,團購往往早已結束。一個無法對銷售商品評價的電子商務平臺,顯然會讓人覺得有些不倫不類。
同時,由于團購是一個牽涉了三方利益的商業模式,在每一環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顧客把錢給了團購網站,但是顧客又需要在消費過程中與商戶進行接觸。商戶如何接待顧客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受團購網站制約的,所以如何維系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
推薦閱讀
淘寶網全民瘋搶開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周刊:團購生死簿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12/1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