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前不久周大福珠寶集團和新華人壽的兩單在港IPO定價都分別觸及指導價區間下限,市場不禁產生質疑,赴港IPO的好時機是否已經遠離?
香港市場為何熱
盡管今年的新股IPO表現并不算特別出色,但香港仍然有望第三度蟬聯年度全球IPO最豐盛的資本市場。根據Dealogic統計數據,今年以來,香港市場新股融資規模達到350億美元,而紐約市場只有290億美元。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形成扎堆香港市場IPO融資的一個邏輯是內地近兩年借貸成本上漲,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轉向香港尋求更便宜的資本借貸。
一組來自香港金管局(HKMA)的統計也顯示,2010年香港各銀行提供給內地企業的貸款上漲44%,至4400億美元,2011年10月香港金融機構貸存比也升至近七年來的高點85%。基于日益趨緊的借貸情況,很多企業也樂于嘗試在港進行IPO融資。
此外,另一個邏輯是一些從美國市場退出的內地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赴港融資的IPO路徑。
對于內地企業來說,香港市場相比全球其他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上周日,巴克萊資本投行部中國組一位董事就在某論壇上表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機會得到美國投資者的參與。從經驗看,一些同時在兩個市場上市的公司,絕大多數交易量通常都發生在香港。這是因為香港對內地市場比較熟悉,而香港市場健全的法制、標準和完善的監管機制及資金自由流動,都對投資人具有吸引力。可以用美元直接結算的功能,也使得匯率風險會減小。
沒落?
然而,市場有時候也很殘酷。受去年至今全球宏觀經濟不濟影響,香港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截止到周一收盤,恒指尾盤跳水收跌0.06%,報收18575點,比年初高點累計下跌近20%。
“今年以來,香港股指區間震蕩劇烈,波動很大。”上述巴克萊資本董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近期幾個在港IPO項目的上市定價最終都鎖定在指導價區間下限的情況可以看出,市場行情欠佳對IPO項目影響顯而易見,而對等待赴港IPO的公司來說,“當然不是很好的現象。”
除了周大福珠寶集團和新華人壽,已經上市的中信證券H股定價也以12.84港元的下限定價,上市后走勢震蕩劇烈,最新報跌4.3%,至13.32港元;經銷商寶信汽車也以下限8.5港元定價擬在本月14日在港掛牌,更有傳聞稱該公司未獲足夠認購。
即便如此,在當下全球資本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處于周期性波動中的香港市場依然是內地企業當下的優選。
蘭馨亞洲投資集團總經理崇寧的觀點較為樂觀,“新加坡市場市盈率較低,歐洲市場有債務危機,匯率也不穩定,提供給內地企業的選擇只有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其中香港市場偏好規模較大的企業,盡管市場現在存在波動,但依然看好中長期香港市場。”
12年前就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深圳香雅食品董事長楊卓亞也在近日對記者表示,香港市場更趨于市場化,規則制定更規范,內地民營企業去香港上市有利于獲得國際資本參與。從未來趨勢看,消費、醫療和資源類企業都會比較容易獲得香港市場的認可。
<推薦閱讀
2011實力傳播數字媒體投資回報研討會召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13/1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