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政務微博年度高峰論壇”12日在北京召開,新浪總編輯稱,如果說2010年是“微博元年”,那么2011年可被稱為中國的“政務微博元年”。這一年,具有個人特色、行業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政府微博層出不窮,經認證的政府和官員微博已從年初的5000多個增至目前約2萬個,覆蓋內地所有省級行政區域,“政務微博已從局部嘗試走向全面應用”,“讓微博問政從理念變為現實”。
《中國改革》雜志常務副總編張劍荊指出,微博傳播以及主要由微博塑造的新的傳播秩序對決策過程產生了明顯影響。比如微博使弱勢群體獲得了更多的表達機會。
有人說微博是一種行為監督,也有人說微博是新的監督媒體,還有人說微博給各方面的參與都提供了一個聚焦的平臺。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微博整體上來講,正在改變中國官方與民眾對話的格局。
為什么會產生如此之大影響呢?汪玉凱指出,如今,人人都是記者,可以對政府和社會行為監督,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為進行爆料,對政府公共政策及處理公共事務進行評價,并積聚社會公識、快速形成放大效應。從長遠這看是好事——幫助政府把所有的事情向老百姓公開。
他稱,政務微博的興起,包括官員紛紛在網上開通微博,將促進政府決策的化和民主化,減少決策失誤;也將促進政府收斂自身行為,努力遏制腐敗。從這個意義上說,微博問政發揮了倒逼政府轉型的作用。
人民網輿論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認為,政務微博為官民之間的溝通、互動,減少官民之間的隔閡、對峙以及相當程度的誤判,提供了打撈“沉默聲音”的平臺。
他指出,政務微博的開通讓一大批領導干部從語態到心態發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變化,讓他們學習、學會如何跟民眾平等、坦誠、及時地溝通。完
<推薦閱讀
美邦:品牌創新激發中國服裝“鲇魚”效應>>>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13/1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