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調查活動于今年8月實施,采訪了全球400位高管。將近80%的受訪者稱,到2025年,中國將是人們最青睞的融資場所;這些人還表示,中國的股票交易所通過IPO融資到的資金將比任何其他國家的交易所都多。
這份調查報告的題目為《2025年的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 in 2025),它顯示,倫敦和紐約現在仍然是籌集國際資本的最主要的金融中心。72%的受訪者聲稱,他們在國外股票交易所進行IPO時會考慮倫敦市場,而74%的受訪者則表示會選擇紐約市場。但是,當這些受訪者被問及他們在2025年將會選擇哪個地方進行IPO時,選擇倫敦和紐約的受訪者比例分別降到了27%和39%。這是因為很多人看好中國和印度資本市場的發展潛力,55%的受訪者聲稱到2025年會選擇中國,38%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印度。
“東方的崛起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全球知名的股票交易所將不會認同這樣的變化速度。今年,在英國、美國、西班牙和波蘭均有具有影響的IPO活動發生。PwC預計,在短期內,這種趨勢將會繼續下去。如果東方和西方國家開始進行IPO‘拔河賽’,這將會對企業和投資者有利。”PwC IPO中心的主管克里夫特-湯姆普賽特(Clifford Tompsett)說。
在今年,上海的IPO市場上發生的主要是一些小額的交易。根據國際知名金融數據公司Dealogic的統計數據,這些IPO公司今年總共銷售了36只新股,總共融資156億美元。而在去年,IPO公司銷售了25只新股,總共融資390億美元。
全球金融中心向東方的轉移取決于很多關鍵的因素。目前,上海股票交易所的大門仍然對國外股票發行商關閉,盡管中國政府早在2008年就已宣布要開放這個市場。受訪者聲稱法律、管理和政策方面的不確定因素極有可能阻止人們通過新興市場的股票交易所進行IPO。
目前,成熟IPO市場的規模比新興市場大得多,因此,東方國家的股票交易所將需要經過持續快速的發展才能夠形成相應的競爭力。PwC認為,中國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場規模已從2005年的4000億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第四季度末的4萬億美元。這預示著亞洲市場將會獲得指數級的增長。
盡管當前的股票市場反復無常,但是在中國上海、深圳和香港股票交易所進行IPO的股票發行量和籌資額卻仍然很大,等到股票市場恢復信心的時候,這些股票交易所將會獲得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全球企業意識到中國提供了獨一無二的籌集發展資金的渠道,而且目前尚沒有跡象表明這種發展趨勢將會減緩。”PwC資本市場服務部門的合伙人陳朝光(Edmond Chan)說。
<推薦閱讀
Bottlenose:處理社交過載信息的智能助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13/18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