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叡是Zappos的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兼首席財務官,他與另一位創始人謝家華也是哈佛大學的同學,他現在是紅杉資本的合伙人。以下是由林君叡口述,記者夏宏整理的訪談實錄。
Zappos聯合創始人:如何打造電商的客戶體驗
Zappos在1999年由Nick Swinmurn創立,最初創立這家公司的想法源自于Swinmurn的一個苦惱。當時Swinmurn想買一雙鞋,他走遍了幾家鞋店,卻始終買不到滿意的鞋,不是顏色不好,就是尺寸不全,或者是版型不好,在網絡遠不如現在發達的1999年,他只能沮喪地回家在上搜索鞋類產品,但是當他在網上訂購的鞋送到時,實物卻十分難看,和圖片上完全不一樣。
Swinmurn決定創建一家鞋類B2C網站。因此,Zappos公司的創立實際上十分偶然,正是Swinmurn當時的苦惱催生了這家公司的誕生,很多時候,看似“不幸”的經歷卻能轉化為絕好的機會。
Zappos創辦之前的一個故事是,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認識了Tony(謝家華)。他當時經營著一個比薩店,我在他那里買了很多比薩,成為了他當時最大的客戶。他那時單純地認為我只是吃得很多,其實我在他那里買了整張的比薩之后,是將比薩再切成小塊兒零售給我們宿舍的其他人。
那之后,Tony和我們幾個大學同學創立了LinkExchange公司,該公司是當時行業內第一家經營網站Banner的公司。運營并不算是太成功,但幸運的是,微軟在LinkExchange創立17個月后收購了該公司,使得紅杉資本在17個月內獲得了17倍的投資回報。
我們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緊接著我們創立了一個小型的風投基金。隨后的日子里,Nick Swinmurn在我們的答錄機上留言,請我們為他進行投資。當時這樣的留言實在太多了,Nick的留言本來很可能被我們聽后就刪掉,但是我們最終決定反復研究他的留言,是因為他在留言中提到了兩個數字:在當時的美國市場,鞋類產品的市場交易額為400億美元,這之中的5%都是由線上交易完成的。正是這兩個數字最終打動了我們,使得我們對他進行了投資,并且最終加入了Zappos公司。
很多偶然的事情伴隨著我們的創業歷程,其中一個就是Zappos的誕生和成長,Zappos的誕生出于對鞋的選擇,Nick Swinmurn由于買不到心儀的鞋而創立了Zappos,曾經在Zappos的Logo下面,有這樣一段文字:Zappos是互聯網上最大的鞋類產品商店。產品選擇的多樣性成了Zappos的一個重要理念。
在線銷售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建立競爭壁壘,防止競爭對手用同樣的方式銷售商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有過幾種方案,其中一種就是利用價格,但是我們最終沒有采取這個其他公司都在用的方案,我們想要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最終我們決定提供更好的服務,通過對其他公司的觀察,我們發現,提供優質服務的企業能夠增加客戶的粘度,并且加速顧客的消費行為。因此,優質的服務成為除了產品多樣性之外zappos的另一個重要理念。
在決定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之后,我們開始深思“優質服務”的深層定義。在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線上賣鞋這種商業模式,因為在人們固有的印象中,鞋是要通過試穿之后才能最終決定購買的。為了打消人們的疑慮,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我們做出了不但免除送貨運費,還免除退貨運費的決定。
但是這些做法仍然無法建立足夠的競爭壁壘,于是我們開始嘗試用最快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配送服務,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倉儲和物流中心,并且雇傭了800名24小時值守的客服人員,使配送人員能夠隨時進行取貨和配送服務。除此之外,我們改善了網頁的顯示速度,使消費者可以迅速找到目標商品。
謝家華(中)和林君叡(左)
盡管我們在不斷地完善我們的服務體系、補充服務項目清單,但是這些做法仍然會被競爭對手輕易復制,如何才能使Zappos提供的服務與眾不同呢?我們決定為客戶定制個性化的服務,讓Zappos與客戶之間產生情感上的聯系。
我常常被問到:“如何建立一個優秀的客戶服務部門?”面對這樣的提問,我經常反問:“你想為你的公司建立什么樣的客服品牌?你的客服有什么特色?”
下面我將講述兩個截然不同的客服,分別是Amazon和Zappos的客服。Zappos創建了為消費者提供個性服務的客服體系。我們對每一通電話,每一個留言和每一封郵件一一進行回復。而Amazon的情況則不太相同,Amazon相信,價格策略和科技應該在問題發生之前將其杜絕,若是有人向客服進行投訴,則說明公司出現了問題。盡管這種客服理念看上去有些冷冰冰的,但是仍然行之有效。
兩家公司的客服理念的確存在著差異,但是收購之后Amazon并未對Zappos進行整合,兩個公司仍然是相對獨立地進行運營,交互并不多。雖然Amazon也很欣賞我們的客服理念,但是Amazon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創建一個像Zappos一樣的客服體系。
起初,我們認為客服并不是公司內部的一個小部門,它將成為對公司的一種投資,而后,我們堅信,客戶服務是整個公司的核心。
舉個例子,Zappos公司的每一個員工,無論是副總裁還是財務部門員工,都接受了客戶服務培訓,他們會上關于公司客戶服務的課,然后花上兩周的時間接聽客服電話,接著在倉儲物流中心做分揀配送工作,最終才能走上起初的應聘職位。
在Zappos還有另外一個準則,我們為消費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想要得到他們最好的反饋。這樣我們才能夠保證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
我們還希望能夠將問題轉化成機遇,每一次顧客因為我們的失誤而感到氣憤的時候,我們都會試圖扭轉局面。大家聽到的關于Zappos服務的故事,源自于我們犯過的錯誤和我們努力解決的每一個問題。由于這樣的理念,Zappos在客戶推薦調查中贏得了87%的積極回應,而Amazon的打分是50%。
一些小事可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進而我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在給一些準備結婚的消費者的商品包裝內放上一張賀卡,或是有的消費者為自己的侄子或侄女購買他們人生的第一份禮物,如果有需求,我們會盡量縮短配送時間。我們一直堅持做這樣的小事,以提高消費者對我們的滿意度。
我們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世界上最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泰格·伍茲每天早上起床以后都會要求自己在球場上進步1%,而Zappos人也是在用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如果每天進步1%,那么一年以后,我們就將比起初時提高驚人的37倍。
我們用這樣的態度管理公司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配送中心、關鍵字投放、客戶服務等等,截至Amazon收購之前,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5%。在運費和退換貨運費的預算大概是凈收入的15%。
我想說的最后一點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要有信心完成所有選項,而不是只選擇其中的一件。在這種情況下,多數人只會選擇其中的一個選項,因為這樣更容易。而Zappos卻不是這樣。Zappos做的很多事都要花費大量財力,而我們思考的問題并不是做與不做,而是要做并且如何做得更好。
2007年我們的稅前利潤率 (EBITDA)保持在7%~8%之間,這比Amazon當時的表現要好一些。2009年和2010年間由于金融危機我們確實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的稅前利潤仍然保持正增長。去年,我們被Amazon收購一年之后,公司獲得了16億美元的毛收入,而凈收入達到10億美元,并且產生了1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這個比EBITDA更加重要。這就是我先前提到的:既要產生自由現金流,也要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Zappos的經營哲學就是永遠優先考慮公司利益,我們告訴每一位員工,先考慮公司利益,然后是部門利益,接著是團隊利益,最后才是個人利益。用這種方式做決策,就能避免很多問題。
家華、杉杰(Zappos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和我有一個共識,我們應該在告訴公司內其他人出現問題之前,共同就問題進行討論,我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無論最終做出何種決策,三個人都要統一口徑,不能讓我們之間的分歧影響公司其他員工,進而給公司管理帶來影響。
存在分歧其實是件好事,家華、杉杰和我,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我們總是嘗試把每個人的長處綜合在一起,從而做出最優的決策。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11217/1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