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類社交網站知乎正在經歷著一段難熬的時光,據Alexa統計數據,網站的流量也已經進入停滯狀態。
知乎在2011年一推出就吸引了很多互聯網業界人士的關注,在普遍浮躁的中國互聯網環境中,知乎是為數不多能讓人沉下心進行思考的地方。
作為互聯網產品,知乎最開始主打的也是互聯網方面的問答。得益于其創始團隊的積累,在推出半年內,知乎就聚集起了大批中國互聯網意見領袖。他們對互聯網的思考也吸引了大批對互聯網和科技界感興趣的用戶。
但是在度過最初的興奮期后,知乎早期用戶開始感覺到了“疲乏”。原因很簡單,內容同質化太嚴重。大多數話題仍然局限在互聯網領域,雖然很多問答仍有較高的質量,但好比一道美食,吃多了也會膩。
知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互聯網領域取得突破后,知乎上的內容開始逐漸多元化,尤其在體育、法律等領域開始出現高質量的問答。一些知名體育評論員和專業律師開始在知乎上活躍,這讓用戶在發現了知乎在互聯網之外的驚喜。
雖然知乎一直采用邀請注冊機制,但在2012年上半年,知乎上出現了大量大學生群體。從知乎角度看,大學生也屬于社會中較為精英的群體,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并且有充分的上網時間。但是大學生同時也有很多缺點,比如社會閱歷不足,看問題容易流于表面缺乏經驗之談。同時,大學生也更為激進,難以引導(這導致很多大學生把知乎當成了論壇),興趣點轉移的很快,難以沉淀。
大量大學生涌入知乎后,知乎原本的社區氛圍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問題和回答的質量都有所下降,甚至出現了很多沒有任何價值的回答。
好在知乎有一定的“自凈功能”。因為知乎本身有投票機制,可以淘汰部分無價值的問答,在知乎運營團隊的努力下,毫無價值的回答和把知乎當論壇使用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一個以分享專業知識為主的社區,在用戶量增加后,總體回答質量出現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對知乎來說,社區氛圍和用戶是其根本。對于精英群體(或者某方面的專業人士)來說,他們通常是不愿意和草根(某方面的小白)混在一起的。
所以當知乎上充斥著非精英甚至是草根群體的時候,社區氛圍的變化使得精英們開始了逃離。這對知乎來說幾乎就是致命的。有兩個人的行為或許能作為佐證:知乎初期非常活躍的用戶李開復和洪波(Keso)在知乎已經有兩個月沒有任何互動操作。
這應該就是知乎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擾。不擴張規模,就會面臨同質化的問題;擴張規模,原有的社區氛圍就難以持續。這對知乎的運營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看來,知乎仍需找到解決上述問題的良方。或許更有把控的擴張是一種選擇,或許在擴張的同時做到更好的用戶區隔也是一種選擇,或許知乎能夠另辟蹊徑,找到完美方案。
對知乎而言,有挑戰就意味著有機會,如果能跨過這個檻,就有可能從此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
推薦閱讀
AVG首席執行官J.R.Smith表示,截止2012年6月30日,AVG活躍用戶量總計達1.28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1%。Smith表示,AVG再次提高了第三季度和2012年年度財務預期。 8月9日消息,知名安全廠商AVG(紐交所: AVG) 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知乎擴張問題是最大門檻 用戶進入疲乏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0330/11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