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4S在發布之初,本被認為是蘋果智能終端中最雞肋的誕生,但事實證明,當時作此想的人們,都低估了Siri的價值與象征意義。
支撐Siri語音識別技術的Nuance公司,其CTOVladSejnoha,曾如是說:“語音和自然語義理解突然成為一門前沿科技,而我們正站在這個過渡點上。我認為語音識別將真正顛覆目前的計算機交互接口。”
全球當然不能只有一個Siri,或者再加個GoogleNow。中國智能終端上的語音入口在哪里?
今天,虎嗅來為國內的Siri們做一番梳理。
常識普及
在歷數市場上的玩家前,我們應該先來一下常識普及,看一下一款語音應用都會由哪些組成部分。第一步:當聲音傳播至移動設備時,語音應用的第一項技能語音識別功能開始運作了,在將聲音正確的識別出來轉化成相對應正確的文字,可以算是語音應用最基本的步驟。第二步:進行的則是對語言文字意圖的匹配,也是語義解析,這一步需要根據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大量的用戶反饋數據積累,才能把它做精準。中間包含更智能更復雜的連續上下文的語義識別。第三步:是在語義識別后,在手機應用控制外與數據的更深度結合,也稱內容問答,諸如天氣預報、航班、美食便是在這一步驟中形成的,這里容易形成長尾效應,需要更多的應用覆蓋來完善。
近日市場上炒的較為火熱的語音應用包括科大訊飛的靈犀、搜狗語音助手、智能360、蟲洞等等,還有幾天前盛大發布的“百靈語音助手”。
其實如果細數,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語音玩家,大致可以看到“一全”、“兩強”、“四小虎”的分布。
“一全”:科大訊飛,用ToB養ToC
對于科大訊飛,人們更熟悉其旗下的軟件“訊飛語點”與“訊飛語音助手”,當然還有近期和中移動聯合發布的“靈犀”產品,而這三款產品均隸屬于科大訊飛的“移動互聯網事業部”。該事業部是科大訊飛旗下六大事業部中唯一參與ToC業務的、也是科大訊飛最年輕的事業部,同時還是科大訊飛上市公司旗下唯一不產生營收的事業部,其余的五大事業部均從事ToB業務。
考慮到未來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發力,據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介紹,公司已將移動互聯事業部獨立注冊了公司命名“訊飛互聯”,并考慮未來可能會拆分甚至獨立上市,江濤同時兼任“訊飛互聯”的總經理。
在科大訊飛的ToC業務外,負責研發的訊飛研究院、負責電信級合作的平臺事業部、負責汽車與手機服務的嵌入式事業部、負責音樂教育領域業務的通信增值事業部以及關注國家安全應用的行業軟件事業部等五大ToB事業部才是上市公司年超10億營收的來源,如果將這些業務精細到日常的生活中,無論是唱歌打分系統、詞典的語音合成系統、普通話測試系統,還是國家安全語音識別都有著科大訊飛的身影。按照江濤的解釋,科大訊飛目前的三大業務核心分別是:①解決人人、人機的無礙溝通,②深挖教育領域,③著眼于國家安全。
從科大訊飛傳統的業務上可以看到,科大訊飛的主攻更多的是在語音識別和語義處理方面,至于內容問答的積累,顯然不是訊飛的強項。而從骨子里彰顯ToB氣質的訊飛,在ToC業務上實際上宣傳進程并不盡如人意。
盡管公司在北京的注冊資金高達5000萬,但訊飛互聯的架構仍處于ToC模式的初級階段,如目前公司并無獨立的市場和公關部門,這也意味著在市場費用的調配上一切聽從偏安合肥的母公司調配,導致產品市場推廣力度有限。比如科大訊飛移動互聯網產品推出一年多月以來,除了根據公司創始人兼CEO劉慶峰的直接指示,在某互聯網垂直媒體上投放過一段時間的廣告外,無論是社會化營銷還是媒體投放上,科大訊飛的ToC產品均無更多的表現。公司副總裁江濤也坦承:“的確在初期,我們的市場步伐慢了些。”
借用同樣由ToB向ToC轉型艱難的,華為終端CEO余承東的話是:
“一張白紙好作畫,一旦有習慣定式的思維就不好作畫。我們的員工素質非常好,整個公司實力也比較強,技術積累也很深厚,各方面都不錯,但是需要的是改變思維習慣和思維模式。”
不過,在中國移動13.6億元認購科大訊飛15%的股份后,如果按照明年中移動3G智能終端銷售過億,同時30%的自有渠道出國量來計算,即便科大訊飛市場費用為零,也同樣會有3000萬的預裝機量,由此可以說,科大訊飛將成為微信后了第二個拿到移動互聯網巨頭入場券的企業。
“二強”:百度、搜狗的瑜亮秀
和員工近2000人的科大訊飛比,百度與搜狗在語音方面的投入仍是輕量級的。
它們與訊飛相比,顯現出相似的競爭優劣勢。識別方面,二者無論投入如何,在短期恐怕與科大訊飛都會存在者一定差距,但在內容問答較量中,百度搜狗在搜索和服務數據積累上的優勢無疑成為科大訊飛的痛點。
正是基于此茹立云才在接受采訪時,直接指出,搜索引擎廠商比Siri能力強在以下3個方面:
“第一是本身手機語音識別和意圖識別,搜素引擎做了多年。第二,搜索引擎有很多開放平臺數據,比如天氣預報、航班、美食數據都可以接入進來,問答數據也可以接入進來,Siri的問答數據則需要手動補充;第三,大的搜索引擎廠商都有自己的知識圖譜系統,能做精準化演算,Siri則有局限性。”
如果將上文中的Siri換做訊飛,似乎也不錯。
不過,在與訊飛PK之前,百度與搜狗其實是更直接的對手(從目的性上,科大訊飛更注重人機溝通層面,而百度和搜狗則是更注重最終的服務生態,它們與訊飛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戰爭)。搜狗勝在快。但百度的勝算在于其搜索的積累與知識圖譜的建設。
但百度后發未必不會先至。由于搜狗的語音團隊不過100余人,所以在前端的語音識別方面仍采用的是第三方的軟件,相比來講百度的投入約是前者的兩倍,同時據百度的公開表態,其自身的語音產品,從語音識別到最終的內容問答均是自主研發,這樣的好處在于,每一步運算中的算法可以相互的融合,可以更好的提供搜索結果,當然也需要更久的研發時間——可見百度的厚積薄發有著自己的道理。
“四小虎”:“草根兄弟”蟲洞、智能360和“血脈同源”盛大語音、云知聲
其實盛大本不應是“四小虎”中的一員,如果追溯起來,可能盛大曾是在語音識別技術上最接近科大訊飛的團隊。彼時,曾就職于摩托羅拉、并帶隊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手機聲紋認證系統的黃偉博士,在2009年便加入了盛大創新院。當時也是盛大創新院呼聲最高之時,甚至市場上有聲音稱其有望挑戰科大訊飛,可惜時過境遷,隨著盛大退市,資金面吃緊的陳天橋、陳大年對于創新院的投入漸少,而后黃偉則在今年的四月低調的離開了創新院,低調到甚至連一條新聞稿件都無法搜得。至于如今的盛大語音團隊,已然是大換血,而整體團隊也直接從創新院剝離至了陳大年的盛大掌門科技中,在其幾日前發布“百靈語音助手”的通稿中甚至看不到負責人的名字。
在黃偉離開盛大之后兩個月,2012年6月,自稱專注于智能語音及語言處理技術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云知聲成立,成立僅四五個月后,被搜狗相中,成為搜狗語音助手的合作方。在云知聲網站上,沒注明核心團隊的具體成員,只是說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和研究所。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其成員,可以查到一個加V并注明“前盛大創新院任高級研究員”的成員。結合盛大語音團隊離散與云知聲團隊的成立時間,可以推斷云知聲團隊里,一定留著盛大的血液。
盛大語音和云之聲更多的投入是在前端的語音識別技術之上,與之相對的則是蟲洞和智能360這對在后端發力的“草根兄弟”。
這兩支團隊的技術背景、20余人的團隊規模、500萬的用戶量,甚至未來的前景都將極其的相似。目前兩只團隊所做的業務,都是在后端的技術開發上,由于沒有搜索引擎的積累,所以無法提到“知識圖譜”的量級,能做到的只是生活服務相關的業務。
蟲洞語音助手于今年3月份上線Android版本,它的四位核心團隊成員均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公司CEO俞志晨和COO郭家俞更是同班同學,畢業之后在創辦北京光年無限科技(即蟲洞的公司實體名稱),俞志晨、郭家又一起在中軟公司擔任機器翻譯的工作,同時均為中國模糊數學奠基人賀仲雄教授的關門弟子。在微軟首期“云加速器”的10個初創項目中,蟲洞語音助手入圍,目前微軟“云加速器”的半年“加速”即將完成,在接受采訪時,團隊亦表示可能會與微軟有更深入的合作,同時也獲得了天使投資,但并未透露投資對象。
智能360團隊的兩位創始人CEO何永和COO李傳豐曾并肩備戰過北大的研究生考試,但雙雙落榜。經過了一番輾轉,最終做出一個語音備忘成為智能360的雛形,在2011年10月軟件便正式發布那時應用的名字還叫做“語音360”,而公司的組建則是要在2011年12月拿到第一輪天使投資300萬之后的事情。成立公司后,李傳豐認為,語音360的想象空間很有限,他們有實力做具備云儲存的軟件,因此智能360的概念走向了前臺,目前智能360的安裝量達到了500萬,據統計有17%的用戶是通過口碑傳播而下載的。
盡管在“如何在與巨頭的搏殺中突圍?”這個問題上,蟲洞與智能360都異時異地異口同聲的達到“個性化、細分化”。但實際上,作為觀望者,筆者更相信找一顆大樹依靠,才是他們的最終解決方案。事實上,盡管并未明確,但他們也確實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上面提到,蟲洞與微軟有可能進一步合作,而智能360,業界也有其被巨頭注資的消息。
說在最后
從目前的的語音應用市場來看,這7家公司應該最終會走上3條道路:第一條:科大訊飛憑借語音識別和運營商資源,成為交互的第一入口,但可能也就僅限于此,后面的業務還是由API接口來負責更加合理。第二條:搜狗、百度二者最終會形成類似Web端的穩態,成為強后端的產品,其中百度還有可能結合LBS事業部的O2O業務發揮想象,補充一句,360應該遲早也會進來。第三條:傍大樹,將是云知聲、蟲洞、智能360甚至其他類似的“小虎們”,將走上的必然道路,在移動互聯網這場戰爭中,很難形成小而美的存在。
推薦閱讀
據韓媒《朝鮮日報》報道,三星電子12月17日至18日在韓國舉行全球經營戰略會議,包括三星電子副總裁在內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全球200多位分公司總經理出席會議。由于此次會議是在三星電子提高向蘋果公司提供的應用處理器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Siri們的出身與出路問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19/8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