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購網站今年從淘寶獲分成超6億元;馬云調整策略,“不扶持”導購網站,與垂直網站合作
當一個產業足夠大,就會衍生出一些依附于這個產業的“第三產業”。導購,就是依附于發展勢頭迅猛的電商行業的一個“產業”。
許多愛網購的人,都知道美麗說、蘑菇街這樣的網站。有數據顯示,“依附于”電商的導購網站目前已有數百家之多。
導購網站對于電商的依附性,既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優勢,也有被電商封殺或邊緣化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電商大佬馬云早在今年5月已經開始警惕導購網站,擔心進入淘寶、天貓的“入口”被幾家大的導購網站“把持”。
半年后,天貓悄然向垂直資訊類網站伸出橄欖枝。
12月15日,上海舉行的一場“時尚盛典”現場,天貓正式宣布啟動與太平洋女性網聯姻,其中一項內容是:在美容、服飾資訊后,將緊跟上相關商品的天貓店鋪鏈接。
根據淘寶聯盟發布數據,在2012年的30億元分成金額中,蘑菇街、美麗說等導購網站占比21%,從淘寶分成超過6億元。
如果電商以這種方式大規模與垂直網站合作,將進入電商網站的“入口”分散化,單純的導購網站,還有未來嗎?
電商“寄生者”
導購網站實際上就是電商網站的導購員。它依附于電商網站,并通過與電商分成獲得利潤。
作為網購大行其道后的一個衍生物,近來導購產品的知名度也隨“8.15”、“11.11”、“12.12”以及大大小小的“價格戰”越來越為人熟知。
一個電商網站就是一個商品的海洋。消費者面對如此一個海量的商品信息,如何選擇,以什么入口進入,成為消費決策的關鍵。
導購網站應運而生,像是這個商品海洋的地圖。它告訴消費者,怎么走,怎么選。它實際上就是商場里的導購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的取舍。
導購網站依附于電商網站,通過與電商分成獲得利潤,通過幫店家“拉客”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因此,在它出現之處,電商對導購網站這個寄生者,是“不設防”的。
2012年11月11日,由天貓牽頭打著5折大旗的“11.11購物狂歡節”再度“人工造節”成功。當日支付寶總交易額191億,其中天貓132億,翻了兩倍。
不過輝煌時刻的背后,卻是運營、物流承壓,出現宕機、缺貨、虛假促銷等糟糕購物體驗,消費者在過度宣傳下產生了耐受性,熱情已降溫。
另外,各大電商平臺上的中小商家也開始不滿,建議取消“11.11”。一位天貓賣家對記者抱怨,“實際收效有限,除了(11.11)當天,不過是把前后20天的銷量都攢在那一天了。”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多渠道發展模式得到了創始人黃光裕的認可,“他的理念已經和企業戰略緊密融合。” 昨日,國美發布未來3年發展戰略,B2C+實體店模式被確定為公司的核心戰略。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導購網站的入口戰爭 存邊緣化風險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8/9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