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臨,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騰訊大廈樓下,開始逐漸擁擠起來。
人群從周圍的大樓中流淌而出,匯聚到街邊的站臺上排起長隊,等待著開往集體宿舍的班車,不一會就聚成一片涌動的人潮。
他們都在為同一個老板工作。39層的騰訊大廈早已被填滿,持續擴張的人馬只能不斷在這片街區周圍,繁衍到其他建筑的越來越多樓層。包括他們在內,一個超過2萬人的龐大體系,已經構建起名為騰訊的中國互聯網上最大的虛擬帝國。
過去數年來,這家巨頭一度受到詬病與批判:比如因為觸角深入互聯網行業的每一角度,而成為同行眼中的“公敵”;又比如增長放緩、內部山頭林立、管理滑向失控的“大企業病”。
但現在,所有的質疑似乎已經消失,至少是暫時隱沒水下。
只因為,一個令所有人都為之驚嘆的產品出現。微信的光芒,讓走到下滑拐點的騰訊啟穩回升,重新以凌空覆壓的姿態威懾整個行業,讓所有人或在欣喜中依附,或在恐懼中備戰。
但無論是騰訊的盟友或敵人,都不得不承認,從產品到商業模式,微信都已經把到移動互聯網的變革脈搏。微信已經開始復制多年之前QQ通過掌握用戶入口,在互聯網時代興起的成功路徑。
“第二運營商”
12月16日,剛給自己的手機裝上微信,北京某廣告公司總經理孟強就嚇了一跳。
“我手機通訊錄上有781個人,居然有322個在用微信,其中還包括了司局級的政府官員、央企高管、知名學者和身家過億的公司老板,甚至有的還挺活躍。”孟強說。
事實上,并不只是孟強,整個互聯網業界都在為微信用戶的增速而驚訝。
據公開數據,這款2011年1月上線的產品,注冊用戶突破1億只用了14個月,突破2億只用了6個月,而業界猜測,它可能只需要再用約3個月,就能在2013年1月初突破3億。
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兩家國字頭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截至2012年10月,中國電信與聯通的手機用戶分別為1.55億和2.33億。微信因此被戲稱為“第二運營商”。
除此之外,微信也成為中國全球化最成功的互聯網產品之一。此前,微信換名為“WeChat”并已在海外推出12種語言版本。有消息稱,在泰國,WeChat推出后只用了兩個月時間,用戶就已突破100萬。
當然,在同行們看來,這一數字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微信有一個“富爸爸”。
根據騰訊財報,僅在2012年第3季度,它的收入就達115.7億元,盈利32.2億元,市值目前則已超過60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騰訊QQ用戶總數已經接近8億,這意味著,騰訊只需要號碼導入和流量導入等簡單手段,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大量用戶遷移到微信平臺上。
“微信就是QQ的馬甲。”2012年5月,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如此表示。在他看來,微信用戶的快速增長很多來自于騰訊的“左手倒右手”。
但不論如何,與QQ相比,微信都擺脫了過去依賴青少年與低端用戶的形象,因為從根本上來講,QQ的用戶群建立更多是依靠陌生人,而微信則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熟人的圈子。
更重要的是,與互聯網時代的QQ相比,微信無論是產品設計、用戶體驗、交互方式,還是商業模式,都更加適應移動互聯網。
比如,在互聯網時代,用戶主要通過電腦上網,所以在QQ上,用戶的交流主要是文字,但在移動互聯網上,用戶越來越多是用手持設備上網,要用手指在微小的顯示屏上輸入文字,用戶體驗顯然不爽,微信主打的語音信息則更加平易近人,二維碼則將原本可能幾十個甚至幾百個字的網址或信息,替換成了二維識別碼,用戶只要打開“掃一掃”,將取景框和移動的掃描線對準二維碼,就自動識別并轉換輸入。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廣州起步,注冊用戶達4億的“歡聚時代”(多玩YY)今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這無疑讓人們把目光聚焦到公司成立時間更早的UC優視身上。“IPO就像結婚,能晚婚不早婚。”對此,俞永福和他的團隊闡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微信掌控移動互聯 將沖擊大眾點評和支付寶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8/9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