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 (記者 無名)網絡管理是否意味著說話不自由?“絕對的自由并不存在。互聯網的自由,也是法律之下、道德之下的自由。”近日,央視、人民日報連續三天罕見的大談網絡管理,并發出了“管一管網絡亂象是多數老百姓愿望”的聲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
文中主要觀點是,互聯網推崇自由、促進自由,但絕對的自由并不存在。互聯網的自由,也是法律之下、道德之下的自由。無論發表言論還是進行交易,遵守法律法規、恪守社會道德、盡到社會責任,可謂“底限原則”。
正因此,管理網絡不僅需要政府,也需要全體網民的參與、社會各界的支持。網絡這個典型的公共空間中,每一句發言、每一個行為,都可能進入幾億人的眼睛。網上的一則謠言,可能引發現實的恐慌;一次次不經意的拷貝和轉發,可能讓作者的版權受到嚴重侵犯……每一個網民都應該謹慎對待自己在網絡上的一言一行,像謹守在公共場合的規矩一樣謹守在虛擬場合的規矩。管理者和全體成員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維護大多數人的自由和權利。
中國接入互聯網不到20年,然而無論網民數量還是國家頂級域名數量,都已是世界第一。這樣的發展速度,是網絡“管理員”的成績,也是對“管理員”的挑戰。政府只有不斷適應網絡發展的新情況,發揮網絡“管理員”職責,才能真正奠定“網絡理想國”的基石。
以下是人民日報刊登的文章全文:
造謠謾罵,欺詐誹謗,在互聯網傳播,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可能造成危害,譬如“末日現象”等荒誕之說背后,多有網絡推手。“管一管網絡亂象”是許多老百姓的愿望。
談到網絡管理,有人認為,是不是說話就不那么自由自在了?其實不然。
不論在網絡世界還是現實世界,大家只要遵章守紀,文明行事,就不會感到有任何的妨礙。網絡社會雖然是虛擬的,但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會產生很大影響,每個人自然要對自己的網上言行負責。最近查處的幾個網絡犯罪的案件就說明,隨意發布不實信息,極有可能為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隙。許多國家網絡監管的慣例表明,依法管理不會束縛手腳,反而會活躍文明交流,推動商業交易,使人們在網上活動更加放心。
實踐表明,對于正常交友、交易和交流,網絡是一個便利的平臺。相信在虛擬與現實相互交融的今天,誰也不想網絡謠言暢通無阻,誰也不想網絡安全沒有保障,誰也不想網言網語污穢不堪。網上的管理越科學、越有效、越規范,我們的網絡生活就越方便。
推薦閱讀
分眾傳媒將于近期完成私有化進程,從納斯達克退市,每ADS收購價約為30美元,私有化成本約為38.7億美元。可能最快1-2周就會有相關消息披露。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 (記者 秋穎)近日消息,有媒體爆料,分眾傳媒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人民日報:網絡管理是否意味著說話不自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8/9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