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亞馬遜前中國CEO王漢華的加盟,很少會有人注意好耶這家公司,盡管它做互聯網廣告已經14年,其客戶中不乏新浪、MSN、人民網、攜程網這樣人所熟知的名字。
但股東兼CEO王漢華的到來也許會改變人們對好耶的“沉默”印象。
2012年12月3日,好耶宣布與樂視網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后者提供基于云計算的i-Media數字廣告管理平臺,以支持后者近15億的日廣告曝光量。與此同時,好耶也推出了一款新產品:中國首家服務于媒體方且具備各類售賣模式的供應方平臺,MediaMax。而12月1日,也就是兩天前,王漢華正式就任好耶CEO。
在簽約現場,銀湖(Silver Lake)投資董事總經理陳恂坦言,王漢華的到來將開啟“第二代”好耶。
為什么是好耶?
王漢華的確是焦點。所有人都想知道,他為什么在此時離開亞馬遜,又為什么加盟好耶?“雖然(亞馬遜)七年收獲很大,但是我心里一直有自己創業的心愿,并且這種沖動是一直都有。”王漢華說。但是,既然想要創業,為什么是擔任好耶的新任CEO,而不是自己創辦一家新公司?“好耶的精準營銷概念是我所熱愛的,而且這家公司很有創業氛圍。”王漢華的解釋過于簡短。人們有理由懷疑這仍然不是一個充分的理由。而真正讓王漢華覺得自己是在“創業”,而不是做一名單純的職業經理人的理由或許是:盡管是剛剛上任,他已經被包括在好耶內部“讓員工成為股東”的計劃之中。
據陳恂透露,自去年年底以來,已經有銀湖投資和嘉御基金兩大投資人的好耶內部便開始實施“變員工為股東”的計劃。據說此計劃“范圍頗廣”且是“持續性的”。陳恂把這一計劃稱為好耶的“推進人才計劃”。記者就“內部股權激勵計劃是否包括王漢華”向其求證,他短信回復:包括。
這樣的動作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坊間盛傳的好耶IPO計劃。事實上,早在2006年朱海龍擔任好耶CEO期間,坊間就有好耶預備上市的傳聞,但它最終選擇被分眾收購;2010年,分眾的大股東地位被銀湖投資取代;2012年,好耶再次發生股東結構變更,原阿里巴巴CEO衛哲創辦的嘉御基金投資好耶。
然而,當被問到IPO是否是其身為新任CEO的主要任務時,王漢華并沒有回答,反倒是一旁的陳恂接過了話題:“好耶已經盈利多年,暫無融資計劃。”
除了股權激勵,打動王漢華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或許在于:陳恂在發布會上直言,王漢華的好耶將是“2.0好耶”。
投資人的承諾“放權”,加上傳聞中王漢華被詬病的、亞馬遜供應商體制僵化的主要原因——跨國公司在華授權的有限性,無疑為王漢華的離開亞馬遜、加盟“新好耶”提供了重要注解。
團隊的默契也是促成王漢華加盟好耶的重要因素。“我在亞馬遜就用過好耶的產品。他們的工程師團隊是世界一流的。與亞馬遜相比也毫不遜色,有些方面甚至更好。”王漢華說。陳恂直言,他確定王漢華為CEO的最終人選的原因之一便是對方在文化上與好耶的契合。“在好耶,除了保潔阿姨,從來沒有人叫我陳總,大家都叫我Eric;他(王漢華)也要求別人叫他漢華,而不是王總。”
新好耶轉型
盡管在亞馬遜因過于依賴系統而被詬病“體制僵化”,但王漢華仍毫不掩飾自己對于數據的“鐘愛”。他說,跨國公司在非本土市場授權或者做決策時通常信仰數據;沒有數據,就相信邏輯;沒有邏輯,就依靠經驗。但是如果“淪落”到用“經驗”說話的話,就會碰到一個問題:國內經驗與國外經驗,誰說了算?“所以我的風格是簡單:相信數據。”
王漢華還把這一信仰帶到了好耶。他說,好耶將會是一家技術立身的高科技公司,而不僅僅是互聯網廣告公司。
觀察人士認為,如果好耶能夠從單純的“互聯網廣告公司”這一定位中轉型,其前途“很可期待”。
這并非沒有挑戰。盡管好耶已推出基于云計算的產品,也擁有不錯的工程師團隊,但分眾以累計虧本1.61億美元的代價出售好耶的“前事”仍在眼前,好耶能否轉型仍存未知。
王漢華在好耶的另一“重任”便是“國際化。”陳恂說,好耶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早在2012年年初,好耶便在硅谷成立了研發中心,為國內行業內首家。“好耶‘技術官’已經走出了中國。”但他未透露好耶國際化的下一步驟。
推薦閱讀
網絡文學生機勃勃,且仍有大量明珠蒙塵,等待文學伯樂的發掘。網絡文學從個人論壇發帖走到今天的逐漸實現產業運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僅讓很多人圓了寫作夢,也讓更多人可以更便捷地享受閱讀之樂。 受訪人:中國作>>>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