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首家B2C上市公司,麥考林有限公司(“麥考林”) (納斯達克:MCOX)似乎可以舒一口氣。
2012年11月29日,由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三名法官組成的小組判定,案件編號為12-1326-cv,Westend集團根據美國證券法第11條及第15條起訴麥考林的案件,法院維持麥考林勝訴的原判。同時法院還判決麥考林有權向原告索賠審理相關費用。
此前,美國紐約南區法院已裁定麥考林勝訴,并無條件駁回原告針對麥考林的訴訟。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和美國紐約南區法院認為原告按照美國證券法第11條對麥考林的起訴證據不足。
這意味著,從登陸納斯達克之初便遭此狙擊的麥考林終于扳回這局,此次勝訴或讓近兩年來頻遭做空的中概股信任危機得以緩解。
部分律所已經牢牢盯住中概股。10月初,飛鶴國際宣布回購股票時便也遭到至少3家以上的美國律師事務所關注,稱要對其展開調查。
但與此同時,麥考林2012年第三季度凈收入比2011年同期下降32.3%。
兩年應訴路
“在美國上市就會有這樣的集體訴訟專業律所,來做質疑起訴的事件,其實他們起訴幾乎是零成本的,不過一旦成功就會得到收益。”麥考林公關總監印瑛表示。
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作為中國首家電商企業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隨即便被美國一些律師事務所盯上。
2010年12月3日,美國律師事務所KahnSwick&Foti對麥考林提起集體訴訟,三天之后,是美國法律公司SarrafGentile向麥考林提起集體訴訟;然后是美國HowardG·Smith律師事務所、美國專業公司BrowerPiven等都向麥考林提起訴訟。
提起訴訟的律所是以股東的名義對麥考林發起集體訴訟,認為麥考林高管、董事及承銷商違背了美國《1993年證券法案》相關規定,在IPO(首次公開招股)文件中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
“麥考林正式收到訴狀是在2011年1月,當時有7家律師事務所旨在向麥考林提起集體訴訟。”印瑛介紹。“不過最后真正立案的只有2家,其他公司直接被駁回。這兩家后來也被法院合并成一家為主訴人的Westend集團。”
“我們自認已按照美國證監會的要求,在招股說明書中作了完整、準確、公開的披露。我們應訴,也聘請了美國著名的Latham & Watkins 律師事務所協助公司進行應訴。”印瑛稱。
直至今年3月5日美國紐約南區法院駁回了原告Westend集團對麥考林的所有起訴。2012年11月29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又判定麥考林勝訴,并且判定麥考林有權向原告索賠案件審理的相關費用。
印瑛對于這樣一拖兩年的案件很無奈。“其實有些律所已經把這當成主要業務了。公司上市便買幾十股,集合一些其他這樣的股東就能去起訴。一般都是找信息披露不詳等問題去訴訟。訴訟也沒什么成本,但一旦成功就能分錢。”
麥考林此前7家律所的訴訟其實也是在爭得利益,法院也會根據下面代理股東的數量來確定誰作為主訴人,“主訴人一旦成功就會分到的利益多。”印瑛介紹。
10月初,飛鶴國際宣布回購股票遭到至少3家以上的美國律師事務所關注,對飛鶴管理層是否盡到信義責任存疑,調查飛鶴的利潤和成本材料等是否全盤披露。
集體訴訟的正常程序為利益受損投資人委托律師事務所起訴,但更多的卻變成律所先找上市公司,再找投資人,然后發布通告準備召集受到損害的投資人,提供電話報名與網絡登記。而飛鶴此前公告發出之后,很多律所就發出了相關召集信息。
“一旦訴訟成功,所有登記的投資人都會得到相應的賠償,對于律所來說只是花時間的事情。”印瑛稱。
麥考林的賭注
雖然獲勝,但一直被官司纏身的麥考林卻確實受到了影響。本報記者翻看過往麥考林的信息,每每都會提上一句該訴訟的事情。
作為中國電商第一股的麥考林,股價曾觸過18.5美元的高點,然而時過境遷,麥考林近一年來卻股價大幅跳水,從8月起更是跌破1美元。按照納斯達克規定,在收到警告后,麥考林如果在180天內無法使股價連續10個交易日高于1美元,將面臨退市的危險。
不過在麥考林內部看來,退市并不可能發生。“應該會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并股,所以不存在退市風險。”麥考林一位高層表示。
對于曾經的業界樣本,麥考林的虧損卻是不爭事實。其2012年第三季度凈收入比2011年同期下降32.3%,則是由于其互聯網、呼叫中心及門店經營業收入的下降。其中互聯網業務2012年第三季度凈收入為1720萬美元,同比下降42.8%;呼叫中心銷售凈收入為1100萬美元,同比下降8.2%,而麥考林給出的原因則是顧客的購買習慣已經由呼叫中心訂購轉移到互聯網,且其起家的目錄郵購,發行量也已減少;而其自營及加盟店共為350家,同比減少65家,其中自營店營業收入為380萬美元,同比下降33.9%,加盟店為400萬美元,同比下降25%。
麥考林首席執行官顧備春則表示,“2012年第三季度互聯網廣告的價格仍然處在歷史高位,我們嚴格控制了在線廣告的投放,當然這也導致了我們的互聯網業務收入有所下降。短期內,我們仍將采取保持現金的審慎策略。”
業績決定了麥考林必須改變。截至2012年9月30日,麥考林第三季度凈營業收入為3600萬美元,而2011年第三季度該數據為5310萬美元,同比下降32.3%;凈利潤為虧損610萬美元,則比2011年同期的虧損1440萬美元有所好轉。
印瑛則稱:“股票的價格不是麥考林能控制,但我們會好好做業務。”
11月21日,麥考林與電子商務平臺Giosis(趣天網母公司)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Giosis Mecoxlane。該合資公司以M18.com為基礎,在此域名下運營,希望在中國市場打造一個“時尚類的電子商務平臺”。
Giosis成立于2010年,總部位于新加坡。與Ebay頗有淵源。2009年Ebay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電商巨頭Gmarket,隨后由Ebay與Gmarket創始人合資成立Giosis,希望可以建設一個整合全亞洲資源為目的的電子購物平臺。
首期,Giosis和麥考林將分別出資1500萬美元與500萬美元現金。Giosis為合資公司提供網購平臺技術、相關知識產權并負責組建管理團隊。麥考林則為合資公司提供M18.com域名及其他商標等。雙方將分別擁有合資公司60%和40%的股份。
合資公司的管理團隊將由Giosis的創始人和首席行政官 Young Bae Ku領導。Ku和麥考林首席執行官顧備春將擔任新公司的聯席董事長。
根據麥考林財報,截至2012年9月30日,麥考林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740萬美元,而投資500萬美元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場“豪賭”。截至2012年9月30日,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余額為740萬美元,短期投資為銀行定期存款3550萬美元。2011年12月31日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余額為4010萬美元,短期投資為銀行定期存款2060萬美元。
目前麥考林的M.18網站還是自有產品為主,一旦該合資公司網站上線之后,Sku(單品)將由目前的3萬多擴增至百萬。“很多人質疑Ebay會借道麥考林曲線進入中國,是無稽之談。”印瑛堅稱。
推薦閱讀
風險投資公司KPCB合伙人瑪麗#8226;米克(MaryMeeker),更新了《2012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此次報告的結論顯示,互聯網增長仍然強勁,而美國地區的滲透繼續領先其他國家。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據科技網站TechCrun>>>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質疑與反擊做空:麥考林官司纏身兩年應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