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記者 冷風)打開網絡,就可以查到附近哪里有公共衛生間、停車位。記者昨天了解到,“天地圖·北京”即將正式上線。與商業地圖網站不同的是,這個政府版的高水準“地圖”精細度更高,而且納入了更多的公共設施。
“天地圖”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建設的地理信息綜合服務網站,裝載了覆蓋全球的地理信息數據,這些數據以矢量、影像、三維3種模式展現,可漫游,能縮放。“天地圖”中的中國數據尤為詳盡,覆蓋范圍從宏觀中國全境到具體縣市乃至鄉鎮、村莊,數據內容包括不同詳細程度的交通、水系、境界、政區、居民地、地名,不同分辨率的地表影像以及三維地形等。“天地圖”運行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公共網絡,以門戶網站和服務接口兩種形式,向公眾、企業、專業部門、政府部門提供24小時不間斷“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務。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在建設各自的“天地圖”。
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10月21日在北京正式開通,功能強大,支持俗語等模糊搜索、天氣數據實時更新,被媒體稱為“谷歌地球”。開通以來的20多天里,它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也引起很多懷疑、指責和批評,有人指它信息陳舊,有人懷疑它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觀了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主創新成果,通過“天地圖”觀看了家鄉天津北辰區的變化。很多人這時才知道,“天地圖”是由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核心技術,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撐。體驗了“天地圖”強大功能,溫家寶總理對其稱贊到:“你們真厲害!”。
不過也有人說天地圖目前體驗不佳。有記者嘗試著登錄“天地圖”,“享受”了一把它的服務。主頁用標簽標出了“矢量、影像、三維”3種服務模式,所謂“矢量”就是平面地圖,“影像”即衛星從太空拍攝的地面影像,三維立體感更強些。總的來說,速度慢,感覺累。
更嚴重的指控是,“天地圖”是對谷歌地球的抄襲,網易新聞頻道做了一個專題,總題叫《天地圖:拙劣的模仿》。一位網友發帖說,他對“天地圖”的衛星圖片與谷歌地球的圖片進行了對比,發現“天地圖”使用的衛星地圖很可能是來自美國Digital Globe公司的圖像信息,而并非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像信息。
國家測繪局國家地理信息中心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蔣潔解釋,所謂“天地圖”自主知識產權,是指在服務軟件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衛星影像確實采購自國外衛星運營公司。軟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衛星觀測數據必須通過軟件表現出來,讓公眾能夠瀏覽查詢,它起的是橋梁的作用。
對“天地圖”衛星影像的國產化,有關人士認為,那只能靠我國衛星觀測技術的發展了。與軟件開發不同,衛星觀測受限于硬件,取決于國家工業和研發的整體實力。中國與美國的整體差距,體現在“天地圖”與谷歌地球之間,這也說明,中國的強大仍需大家努力。
推薦閱讀
近日,業內傳出消息稱,4G牌照將最快在明年世界電信日5.17期間頒發,如果消息為真,則4G發牌距現在僅剩半年左右時間。受到4G牌照頒發影響,上周中國聯通股價一路下滑,甚至跌破發行價。 【4G牌照明年電信日頒發 三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地圖北京即將上線 功能強大版權遭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