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實質是各取所需。此話聽起來雖然有些殘酷,卻是互聯網江湖最真實的寫照。
沒有辦不到,只有想不到——優酷與土豆的相互吸納已經說明一切。數日前突然有傳息稱,阿里計劃收購新浪微博15%~20%的股份,對新浪微博的估值達30億美元。而最新的消息是,雙方合作因為價格問題失敗。
雖然市場觀察人士王冠雄發微博將之評為“這是我心目中的2012年度十大成功炒作之一,誰故意放消息、找誰放的、什么目的、最后效果等等各種細節,還用說嗎”,但如此的合作仍然充滿想象空間,從此來看如今復雜的互聯網圈企業各自的需求很有意義。
如果說搜狐CEO張朝陽對微博發力較晚始終存有恨意,新浪CEO曹國偉的痛苦則在于如何將微博有效變現。對微博“管家”曹國偉而言,微博商業化一直是懸在其頭上的利劍之一。至少從目前的情形看,微博的業績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
日前新浪公布2012第三季度財報,曹國偉表示,新浪微博的注冊賬戶已突破4億。對微博貨幣化的初步業績感到滿意,其廣告營收在此前一個季度的基礎上翻了一倍。新浪在2012年二季度財報中曾經首次公布了微博的廣告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按照此番“三個月翻一倍”的推算,新浪微博的三季度收入約為2000萬美元。即使如此,按照新浪披露的4億用戶數據,2000萬美元的收入并不算多。
對于新浪微博而言,真正的危機還在于始終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2012年開始,新浪啟動了微博商業化運作。基本思路是利用微博社交網絡屬性,將其產生的諸多個性化數據充分變現,比如為客戶進行精準化廣告投放提供信息支持。讓人尷尬的是,微博并沒有給新浪帶來更多的新客戶,曹國偉不得不承認,門戶廣告與微博廣告之間存在相互蠶食的情況。據悉,微博廣告客戶80%同時也是門戶廣告客戶,只有20%屬于微博吸引過來的新客戶。另外一面,微博的黏性和活躍度不可否認已經進入衰退期,新的問題是微博如何抵御騰訊微信的沖擊。如果在微博最活躍的窗口期,沒能最大限度挖掘到變現機會無疑是新浪所不愿意看到的。對于新浪而言,和阿里的合作至少意味著拓寬用戶數據變現的想象力,用戶數據與商業消費的對接,變現的路徑直接縮短。
對于阿里巴巴CEO馬云而言,投資新浪微博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在于滿足了阿里的“電商社區化”設想。阿里現在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關于商品買賣的數據庫,人際關系的數據庫卻是較弱的一環。
2011年淘寶年會上,馬云就表示“淘寶第一件大事就是SNS化”,從淘江湖到愛逛街、淘寶圈子,以及頑兔社區,阿里也一直在電商社區化上屢屢嘗試,但是并沒有真正形成氣候的產品。投資新浪微博,則不失為一條捷徑。新浪微博企業合作負責人王凡曾表示,在用戶方面,新浪微博和淘寶用戶的重合度高達45%,45%的新浪用戶一周內訪問了淘寶;淘寶用戶中,22%的人同時訪問了新浪微博。如若聯姻成功,阿里則可以從新浪處獲得更多的用戶流量與數據,這也是阿里需要的。
推薦閱讀
昨日晚間有消息稱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李海翔已于近期離職,離職原因不明。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冷風)11月24日消息,昨日晚間有消息稱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李海翔已于近期離職。據悉,李海翔畢業于華南理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浪微博融資傳言背后:阿里新浪各取所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0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