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人市值13億美元,現金9億。也就是說,在扣除現金后,市場只給予人人公司業務總價4億的估值,而這些業務包括:SNS(人人網)、團購(糯米網)、網游(部分自主研發+Webgame平臺)、視頻(56.com)、商務社交(經緯網),另外還有一大批不錯的域名。
人人為什么沒成為中國的Facebook呢?為什么學生用戶不像Facebook那樣,畢業后仍留下來?為什么為什么?
下面是匯總雪球網友之前的討論,歡迎繼續探討:
@段郎:
就我的觀察提幾點想法:
1、FB能夠提供跨國的交流,顯然人人這一點還很弱。認識的泰國、韓國&印度的同學這一點對他們很重要。
2、FB上“圈子”內的討論很活躍,如果訂閱郵件通知的話會被刷屏。這一功能人人也有,但據我所知用的人并不多。我想一來是某種文化原因,對圈子的認同不是很強(如校友會、社團、同事神馬的),二來QQ的群組討論已經提供這個功能了。
3、前面有人提到的,人人建立的時候就以大學生群體為主,主要就是曬曬幸福,比比人氣,后來職場人士多被分流到開心網,公眾人物分流到微博去了,目測人人想把這些人拉回來存在較大的難度。
@aimang:
因為大人很少出現在人人網上,光看同學轉發的心靈雞湯,人會啥的。如果方叔叔,段叔叔什么的也都上人人發言,學生畢業也不會離開人人。FB就不一樣了,我的某些70,80的朋友,通通都在上面。像不丹的朋友傻的,估計這輩子也就用FB互通點消息了。
@碧波:
社會因素,即使FB可以入華我也覺得未必能火。中國人講關系但很少國外那種純粹的朋友圈,中國人并不喜歡分享而且攀比心理重,這些都是SNS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單說畢業生的話,國內校友畢業后的關系也沒有國外校友畢業后穩固,很多時候就是不聯系一陣然后就散了,一個可能是在工作后發現中國生活下去壓力太大,另一個就是教育問題,不管高中還是大學都是讀書第一,社團這類增強凝聚力的活動支持太少。
歸根結底,還是中國人壓力太大,FB就是一個社交娛樂場所,大部分人在上面分享的是自己工作外的生活,linkedin才是職業社交。國內大學生大學的時候沒有壓力,工作后才發現壓力山大,這個和QZONE的用戶群主要集中在低年齡段一個道理吧,現在我的人人上還會經常發布點信息的就是幾個還在國外讀博士的朋友了
的確不是糯米團不行,而是人人不行,如果有一天新浪微博能和美團或者點評合作,對雙方都會是一個好生意,團購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是可以賺錢的。國內團購的主要營收來自餐館和電影票,這兩個都是可以被SNS的用戶關系拉動營收的生意,前提是微博能夠做好信息流的分離,人人現在這種用戶主頁推糯米團的方式用戶體驗極差。
@virushuo:
把Fb對應qq看就清楚了。人人在中國不是必需品,qq才是。其他所有信息源都會被更新的更專業更垂直的分流,正如雪球對微博。只有工具的qq不會。
@裘然:
我覺得所謂社交無非就是建立自己的圈子,圈子建立無非就是身份認同,所以人人主打大學和剛工作的,只是非固定身份;這個比較尷尬!
@枼小卡:
人人最近很流氓(各種無端冒出的好友申請以及莫名其妙的出現一些奇怪的關注);新改的板式有強迫使用的嫌疑,并且用戶體驗較差。PS:昨日已經注銷人人賬號。
@kyth:
人人過去兩年給我發的所有站內通知都是騙人的獎品或者垃圾游戲,無一例外。這種網站除非有特殊需求,平時根本不可能再把SNS的時間分給它了
@linan:
人人這家公司真是奇葩。早上看appstore,top20,他家有多個游戲一個糯米團在列,現在誰還下糯米團這種應用?
推薦閱讀
雙11”電商促銷賺得盆滿缽滿后,一個星期過去后快遞公司仍然“消化不良”。作為占天貓淘寶快件量份額最大的快遞企業,申通11日、12日合計收件1400萬件,創下歷史新高。但訂單激增令公司配送壓力陡升,促銷第二日多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為什么人人沒成為中國的Facebook?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