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搜索引擎巨頭谷歌一口咬定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司。”谷歌開始只是單一的搜索引擎,但現在已經大大拓寬了其產品,包括自己的瀏覽器、電子郵箱、地圖服務和購物網站等。公司最大份額的收入來自廣告銷售。
然而,隨著谷歌到處投資擴充盡可能多的業務,面對谷歌的不透明做法,許多受打壓的公司的投訴越來越多。批評人士稱,凡是直接與谷歌產品存在競爭的公司,都無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壓。德國媒體集團總裁托馬斯·埃貝林說:“幾乎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一個搜索結果出現在搜索結果列表中的前10位,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你再與谷歌糾纏,置頂的機會都會消失。”
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競爭對手和廣告商都開始懷疑谷歌的經營手法,大西洋兩岸的反壟斷調查也正在進行中。歐盟競爭委員會和美聯邦貿易委員會已經分別從2010年和2011年起,對谷歌是否濫用權力展開初步調查。
自行決定相關性和最佳對策
谷歌快速、輕松且自由,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全能幫手。隨著智能手機的問世,谷歌現在無處不在,仿佛數字時代信息叢林中的瑞士軍刀,呈現給我們一個真實的世界“谷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司,我們也沒有這樣的打算,”創始人在2004年的招股說明書寫道。
但是,谷歌現在面臨的質疑越來越多。一些公司抱怨谷歌把它們拒之門外,另外一些公司聲稱每當做出谷歌不喜歡的決定則會受到其懲罰。行業協會說,依賴谷歌的客戶受到誤導和欺騙。
谷歌目前與其他公司毫無二致,都是嚴格尋求利用市場影響力,有時達到打壓客戶和用戶的程度。谷歌盡管承諾增加透明度,但一旦涉及自身卻做不到這點,即使解釋也總是含糊其辭。例如,該公司解釋說“相關性”是決定性因素。但相關性和最佳對策都由谷歌自行決定,而這會給用戶和理財帶來嚴重后果。谷歌雖然一直標榜自己中立、客觀,但貨幣化的經營模式顯然與之背道而馳。尤其涉及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時,谷歌會受切實利益的支配。這為在線市場創造了危險的亂象:谷歌可選擇客戶;而客戶想成功則必須與谷歌結盟并投入巨資。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從2005年成立到如今已長達7年的時間里,姚金波的58同城仍未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國內分類信息網站地位的58同城正處在前路模糊一片的尷尬處境中。轉型電商平臺,無奈受困于用戶習慣和體驗問題,效果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被指打壓存在競爭公司暗中大發橫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