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柚系統以及小米手機獲得成功后,雷軍終于把觸角伸向了備受業界期待的電視領域。按照既定的邏輯,互聯網企業要想縱深切入硬件領域,要么選擇和已經領先市場的硬件廠商合作推定制機,要么自己獨立做,但是得先從周邊配件做起。顯然,根據媒體的報道和雷軍的微博,我們知道小米選擇了后者,做自己的小米機頂盒。
事實上,小米絕對不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此時的智能電視或者互聯網電視領域早已經由藍海變成了紅海,樂視網、優朋普樂的盒子早已經投放到市場,PPTV、騰訊也已經開始謀劃機頂盒市場,而傳統的TV廠商更是占據地利蠢蠢欲動,大家在“三網融合”的高歌中,大步邁進,都試圖分得一杯羹,小米所面對的市場環境絕對不容樂觀。
當然,對局勢的把控雷軍比誰都看得懂,我能想到的和我沒有想到的雷軍早已經想到了。事實上,在小米手機推出之前,手機就已經在中國普及了,幾乎當時沒有人看好小米能賣出去,后來我們知道小米手機發售后,一機難求,1999元的機器在淘寶上轉手就能賣到2300元左右。“在紅海的手機市場我們能做好,盒子為什么做不好”抱著這一一種思想,小米的團隊毅然進入這個領域。而且筆者認為,在國內的硬件領域,只要能夠提供“東西好,但價格便宜”產品,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歷來都是如此。顯然以小米手機為例,小米盒子也必然要做這個領域的攪局者,產品將會以高配低價的姿態推出,并且很快迫使整個市場的盒子價格降低。
在中國IT領域有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大部分的IT廠商推出新品后難以被消費者和市場所熟知,而小米公司往往一個僅僅處于“據傳”的產品,就能輕易的占據各大媒體的要聞板塊,并且被消費群體熱議,這樣的現象即使放眼美國也只有蘋果公司有這樣的殊榮。就像本文提到的一樣,一個小小的盒子就搞的大家這么關注。
說起盒子,其實早在2005年的時候,盛大就早已經提出,并且雄心勃勃的宣稱將會顛覆當前互聯網格局,但后來盛大的盒子不幸夭折。不是因為盛大不具備做盒子的資源和條件,而是沒有天時,也就是時機未到,在7年前做這個項目違背了客觀的歷史發展規律,失敗也在所難免
在雷軍宣布14日發布小米盒子之際,第三方數據機構艾瑞也發布了一個數據,數據顯示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到了4.9億,已經超過搜索引擎成為國人的第一大網絡應用。無獨有偶,國外的調查機構Digital TV Research發布的報告也顯示,全球互聯網電視產業將在近幾年快速發展,其中中國作為最大的電視機存量市場,互聯網電視用戶數發展速度將全球領先,有望在2016年突破一億。如此龐大的市場容量,再加上三網融合政策的進一步推薦,與此同時市場由青澀到成熟的速度超乎所以人的想象,我想這一切利好的消息鼓舞著小米,也鼓舞著其他進入該領域的先輩們。
雷軍常常把“軟件、硬件、服務”鐵人三項掛著嘴巴,此前收購了一家名為多看的企業,為其盒子的戰略提供“服務”支持。軟件(米柚)和硬件(小米手機)已經取得了巨頭的成功,而服務(盒子)能否也贏得發燒友的喜愛,一切就讓市場來檢驗吧。
推薦閱讀
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電商、物流各自市場的成熟,電商急于加速涉足快遞物流行業,而快遞物流行業也逆向擴張電商業務,類似的“分手”事件將成為必然。 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作為商戶與客戶最后一公里的承接者--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雷軍盒子里的夢想:借鑒小米手機成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