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無限輝煌的MSN將于2013年第一季度在全球范圍內(除中國內地外)停用,被Skype替代。誰是MSN的“終結者”?在互聯網通訊產品迅猛發展的今天,是MSN跟不上互聯網發展的腳步,還是其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
用戶流失使MSN風光不再
“請加我MSN!”MSN曾經被網友認為是一個帶有時尚氣息的通訊工具,其因方便、及時、適用范圍廣而被稱為“白領的象征”。
然而,就在11月7日,美國微軟公司證實,MSN服務將在2013年第一季度停止使用(除中國內地外)。這意味著,這一用戶量曾超過3億、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即時通訊軟件將成為歷史。
微軟旗下通訊軟件Skype同時在官方博客透露,MSN將與Skype合為一體,現有用戶賬戶可轉移至通訊軟件Skype,后者將提供支持MSN賬戶登錄、導入MSN聯系人等服務。
1999年微軟公司首次推出MSN聊天服務,2003年其每月活躍用戶數就達到1億。此后,這一聊天軟件被預裝在多個版本的視窗操作系統,服務遍布包括我國在內的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然而,目前MSN活躍用戶僅有1億多,已回落至2003年的水平。
微軟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2月,全球每月尚有超過3億用戶使用MSN,發送信息數量超過90億條。高峰時刻4000多萬用戶同時在線,使用時間占全球網民互聯網消耗時間的9.4%。
然而,據易觀國際監測數據,今年第二季度,我國即時通訊活躍用戶為11.66億,其中騰訊占63.7%,阿里旺旺占19.8%,飛信占8.7%,MSN僅占4.6%。互聯網通訊市場瞬息萬變,大量用戶分流讓MSN風光不再。
盡管至少在2013年第一季度,MSN仍將在中國內地保持運營,但其市場競爭力已不如從前。
忽視用戶需求是被拋棄主因
市場調研機構艾瑞咨詢數據顯示,近三年來,MSN在我國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跌。日均覆蓋人數從2010年9月的1416萬降至2012年9月的685萬,已失去半壁江山。
專家認為,用戶功能單一、定位紊亂,以及長期對用戶體驗的忽視,均是MSN消亡的重要原因。
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認為,針對本土客戶需求的服務不到位,是MSN被拋棄的原因之一。MSN在開發過程中,對社交網絡、移動互聯網等行業趨勢的反應遲緩。單一的聊天功能不能滿足多元需求,導致MSN的活躍用戶及廣告投放一再減少,最終難以為繼。
業內人士指出,在競爭對手不斷推出離線文件、視頻聊天等功能的時候,MSN一度無視互傳文件、語音等功能,沒有進行相關工具的開發和運用,反而采取“不更新就不給用”等手法,其對用戶的態度可謂“傲慢”。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魏武揮認為,在微軟的產品布局中,MSN一度成為推廣搜索、博客等桌面服務的平臺,但產品因缺乏明確定位,越來越臃腫、繁瑣而受到詬病,使大量用戶流失到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
比如,MSN不乏軟件捆綁行為。2006年后,這一聊天軟件開始塞入微軟的郵件、網盤、博客撰寫等工具,打包成為Windows Live軟件包,用戶下載MSN時,一度需安裝大小超過100兆(MB)的脫機軟件包,不經意間可能被安裝多種軟件,這令用戶感到不便和厭煩。
此外,作為即時通訊軟件,MSN常出現掉線、安裝失敗等事件,給用戶帶來使用障礙的同時,也讓用戶對MSN的信任感大打折扣。比如,2007年,蠕蟲病毒“MSN照片”席卷互聯網,竊取過百臺個人電腦資料。
對互聯網行業的啟示
MSN的終結帶來何種啟示?專家認為,互聯網時代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企業的創新必須符合用戶的需求。只有改變短、平、快的模仿思維,產品才能具有競爭力。
魏武揮認為,互聯網行業應減少低成本的模仿,研發對用戶有價值的服務。以作為MSN替代品的Skype為例,其長期在全球即時通訊市場位居第一,憑借的是可通過電腦直接向座機、手機撥打電話的競爭優勢。同時,互聯網行業也應加強自律,減少捆綁軟件、捆綁廣告及漠視漏洞等擦邊球行為。
“企業應當重視引導客戶需求,伴隨互聯網市場新應用不斷興起,用戶一旦適應了即時溝通的模式,就會不斷選擇更符合其需求取向的產品。忽視市場變化,將會被競爭對手所取代。”董旭說。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測算,我國網民數量已達5.45億人。面對這一增長最快的互聯網市場,即時通訊工具的推陳出新還將不斷升級,怠于技術革新,忽略用戶需求,即使其強如微軟,也只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甘拜下風”。
推薦閱讀
國內電商領域的11月11日促銷節日將至,這一天也被戲稱為“光棍節”。從昨日起,天貓、京東商城、當當等商家便提前一周公布各自促銷計劃。由天貓在4年前發起的“光棍節”大促銷即將形成一場電商促銷混戰。 本周日,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MSN終結:忽視用戶需求終被拋棄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