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在上海買的第一套房子,現在成了他和團隊成員(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稱之為“韓之隊”吧)的辦公室。這間辦公室位于松江,是一套三室兩廳的民房,地下室里堆放著韓之隊為出版雜志《獨唱團》而購買的書籍;客廳墻壁上,留著韓寒的涂鴉:“任何年份,5月1日之前不準關地暖,備十套睡衣!放在每一個能看見的地方!”據說這是因為韓寒在這里喜歡赤腳;陽臺外是一小片花園,由于疏于修剪,草長得幾乎有半人高了,草叢里臥著幾只曬太陽的野貓。韓寒像一只飛鳥般落進陽臺,和記者寒暄后,他環視了一圈周圍,略有些自嘲意味地說:“你們大概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辦公室吧?”
呃,說老實話,這間辦公室真的不是特別多見,不是因為亂和陋,而是因為它彌散著一種獨特氣質:幾個韓之隊成員穿著拖鞋走來走去,所有人都神情輕松到慵懶,年輕女孩在逗弄草叢中的貓,一間擺著幾臺電腦的房間被韓之隊成員小飯稱之為網吧—他們在這里打游戲的時間一度超過了工作。也許文藝青年和IT青年真有某種相通之處,這種名叫“個人化”、“人性化”,或者干脆就叫“自由”的氣質,在微軟、谷歌、Facebook的辦公室里也嗅得到。
這間辦公室確實正在與互聯網發生關聯。一款App產品已經在這里誕生了—《ONE·一個》,由韓寒主編,韓之隊制作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閱讀應用,于2012年10月8日在蘋果App Store上線。這款App其實是一個每日更新的文藝作品平臺,內容和設計都相當精簡,第一期《ONE·一個》刊載的作品是韓寒的一篇文章,名為《碎片》,類似于卷首語,里面解釋了《ONE·一個》何以做得這么簡單:“什么都太繁多了,什么都太短暫了。我們做簡單點吧。于是就有了你所看見的《一個》。每天都只有一張照片,一篇文字,一個問題和他的答案。但也只是一枚碎片。”
不過,這也是一枚經過精挑細選的碎片。韓寒的好友、出版人路金波認為,這款App體現了韓寒敏銳的商業直覺。“在有無窮多碎片的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做多,而是做少,要有一個人或者商業機構做精選。”路金波說,韓寒在做百度、搜狗做不到的事—用他的品牌、眼光和影響力,為用戶提供“今天互聯網上最好的文章”。
從上線至今,《ONE·一個》的文章多為小說,也有一些非虛構作品。除了路內的《花街往事·瘋人之家》長達兩萬多字外,其它作品都不長。韓寒把用戶停留在《ONE·一個》的時間設定為半個小時。稿費韓寒定在2000-3000元�!禣NE·一個》的理念和設計借鑒了一些已有的媒體產品。馬一木,前《獨唱團》執行主編,現《ONE·一個》執行主編告訴記者,香港有一個叫做《黑紙》的媒體,每個月只有一張紙,一塊錢港幣,在便利店里售賣。國內的《新周報》也推出過類似理念的產品,但并不算十分成功。韓寒對于信息爆炸的厭煩和極簡主義一拍即合,確定了理念后,韓之隊在“一”與“一個”兩個名稱間選擇了不那么玄的后者。
這不是第一個叫《ONE·一個》的產品。它的前身,或者說姐妹產品誕生于今年6月。在騰訊相邀下,韓寒已經先行進入互聯網領域,推出互聯網的資訊產品。這是一個以“hanhan.qq.com”為域名的騰訊二級頻道。韓寒團隊提供內容,騰訊提供資金與平臺。當時,騰訊希望借助韓寒的個人影響力,打造一個韓寒的個人頻道,囊括韓寒本人的作品以及圍繞他的各種資訊。
但韓寒顯然并不滿足于此,他希望能夠借助騰訊平臺,做一個文藝產品。韓寒對《中國企業家》說,如果僅僅是韓寒頻道,就會變成粉絲內刊,很難走到更大的天地去,“蘋果手機如果叫喬布斯手機的話,可能就會差點兒。”
最終,雙方都做了妥協。騰訊的《ONE·一個》中,左邊是電子刊,每日提供“一個報道、一個評論、一個文藝”;右邊則是韓寒頻道,提供韓寒的賽車資訊、照片、視頻以及小說連載。
網頁版《ONE·一個》上線后,韓之隊加快了推出App版的速度。由于團隊成員大部分是文藝青年,最大的困難在于技術,執行副主編小飯在朋友推薦下,找到四葉新媒體進行技術合作。相當于技術外包,雖然成本較高,但相對而言推進速度較快。不過即使如此,第一期上線也被推遲了五六次,主要是因為主編太忙,韓寒那一陣還在鏖戰中國房車錦標賽,所以稿子一拖再拖。直到10月8日晚,韓寒被拖到辦公室,在團隊成員的監督下,用一臺速度巨慢的臺式機,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了《碎片》。
上線不到24小時,《ONE·一個》就超過N多熱門游戲與應用,沖到了App Store中國區免費總榜第一名。而且,作為一個文藝閱讀App,《ONE·一個》還拉到了NIKE的廣告。據韓寒透露,NIKE并不是唯一想在《ONE·一個》上做廣告的客戶。
如此亮眼的成績,顯然不是因為《碎片》的價值,而應當歸功于韓寒的個人影響力。對于韓寒而言,獲得這樣的成績并不難,2010年初他首度實名亮相新浪微博時,僅憑一句沒有任何內容的“嗨”,就引起網友的瘋狂評論與轉發,馬上有70多萬人關注他。韓之隊并不諱言,當前傳播這款產品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韓寒的個人品牌。在《ONE·一個》的圖標上,韓寒的名字和姓氏拼音HAN被設計得跟“ONE·一個”一樣大小。
不過,對于韓寒來說,《ONE·一個》的面世其實是出于無奈。原本他只是想要做傳統的紙質文藝刊物,要不是《獨唱團》最終夭折,他可能不會走這一步,“很多事情事看起來好像你很英明,但事前其實是沒有辦法的”。
創辦《獨唱團》不是韓寒的主意,而是出自聚星天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星天華”)老板劉偉。4年前,劉偉希望與韓寒合辦一本文藝類雜志,他提供了500萬啟動資金,希望韓寒操盤。
韓寒起初興趣不大,但經不起劉偉一再攛掇,當后者送出“你看寫字的人混得多辛苦,他們稿費很低,市面上文藝雜志越來越式微了。你要再不出來做點事情還像話嗎?”這樣的高帽后,韓寒被“擊中”了,“對于一個已經退役的車手來說,如果有個人拿游艇來誘惑你,可能沒法打動你,但是對你說車隊需要你的幫助,那就難以拒絕。”
當時雙方制定了苛刻的分賬機制:在收回成本前,劉偉與韓寒9:1分成,收回成本后1:9分成。韓寒說這個分賬機制是自己提議的,當時他覺得做雜志花不了多少錢,只要在家里收稿子就行,對于一般新雜志而言,進入市場需要花大量資金進行廣告宣傳,比如在公共汽車上車身做廣告、路牌、雜志做廣告,但對他而言都不必要。
2009年初,韓寒宣布籌備《獨唱團》,并公布了在當時業內可以稱之為天價的稿費標準。然而陰差陽錯,2009年底聚星天華被盛大文學收購,其后一年間韓寒一直為出版事宜而奔波。經歷幾次推遲后,直到2010年7月6日,《獨唱團》才正式上市。
然而這就是《獨唱團》的絕唱。2010年圣誕節后,在上海延安高架下的一家火鍋店,韓寒向團隊成員宣布《獨唱團》�?�。包間迅速被一股憂傷凝滯的氣氛包圍,韓寒在包間里走來走去,小飯帶頭唱起了“長亭外,古道邊”,大家齊聲相和。
雖然最終夭折,但《獨唱團》除了讓韓寒過了把主編癮之外,也讓他的商業才華鋒芒初現。《獨唱團》第一期賣得很不錯,當時一本雜志定價16塊錢,每本可以賺到3塊錢左右,發行了將近200萬冊,500萬的啟動資金只用了幾十萬,而且很快就盈利收回了成本。
《獨唱團》沒有廣告,很多人以為是出于文化潔癖,但韓寒告訴記者,原因其實在商業上,因為《獨唱團》的紙張達不到廣告商的要求。韓寒算了一筆賬:“如果我一個廣告收10萬,已經是業內一個很高的價格了,這意味著我一張紙的成本是8分錢;印100多萬冊的話,花在單頁廣告上的紙張成本已經到了15萬,但廣告客戶只給我10萬塊錢,里外里我虧了5萬,但我又不能要求你把廣告紙的15萬給我,這樣一個廣告就會賣到25萬,在成本上其實合不起來。與其這樣,我就全都不要廣告了。”
對于《獨唱團》的商業前景,韓寒當時成竹在胸。第一期沖到了將近200萬冊,韓寒身邊的一些朋友“比較沖動”,覺得第二期、第三期會更多。但韓寒沒有被沖昏頭腦,他指出,很多時候人們購買只是因為好奇,第二期可能就會降到100萬冊,銷量最終可能會穩定在50萬冊左右。即使如此,《獨唱團》每期仍然可以獲得一兩百萬元的盈利,一年凈利潤會達到一兩千萬,而且沒有任何廣告。韓寒覺得已經很滿意了,“你可以發很高很高的稿費,你給所有的員工每個人發奔馳都沒問題。”
正像你所知道的,馬一木和小飯們沒拿到奔馳車鑰匙。不過他們也沒有收到遣散通知。團隊成員大部分都留了下來,沒有散伙,“雖然雜志不能做了,但總覺得事情沒有做完。”韓之隊成員蔡蕾說。
韓寒和他們一起在現在那間辦公室里度過了那年冬天。他們常常窩在辦公室里玩一款叫做《使命召喚》的游戲。網吧之名,就是在那時候得來的。
在那段最沮喪的日子里,韓之隊每周例行開會的內容是到現場在iPad上比賽《忍者跳》。一般人打到5萬分手就會酸,馬一木打到了50多萬分,有一段時間,上海地區《忍者跳》成績排行前三名都是韓之隊成員。他們笑稱,位列公司第二詳細的報表就是比賽成績表。
馬一木把自己和韓之隊成員形容為韓寒的“門客”,“其實門客在古代很牛逼的,一個人的空白,其實對一個人的未來很重要,在休息的時候,你跟這個世界的距離感是很重要的。”馬一木說,他并不是韓寒的粉絲,直到今年要為臺灣《聯合文學》寫稿才看了韓寒的三部作品。這位前《時尚先生》專題總監先后給韓寒做了三次采訪,后來韓寒要組建自己的班底,通過中間人向他示意,他就放棄了《時尚先生》相對優厚的薪水,成為韓之隊的第一名成員,現在韓之隊的大部分成員,都是馬一木招募的。
直到現在,馬一木的薪水也沒有恢復到從《時尚先生》跳槽前的水平。吸引他留在韓寒身邊的,是韓寒“身上總有一種新生力量,這個力量挺強大的,肯定會打破某種規則”。馬一木覺察,韓寒“既能把握大眾需要,看待世界的方法又跟大家都不一樣”,他相信,和韓寒一起,必定會做成一些事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Skype首席執行官托尼·貝茨在官方博客上表示,除中國大陸市場外,其他所有市場上的Messenger服務都將停用。此外,貝茨還闡述了Skype如何與Messenger整合的具體流程。 【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冷風)關于MSN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韓寒推出APP:游走于文藝和互聯網之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