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韌,這個今年42歲的中年男人曾被譽為“中國IT第一記者”。當年跟他面對面的人,有的已獨當一面,如馬化騰;有的已仰之彌高,如柳傳志;有的已撒手人寰,如王江民。一名互聯網老記者說:“他是這行的祖師爺。”另一名從業超過十年、與他共事過的老記者感嘆:“今天的記者不可能再像劉韌一樣接近那些企業家了。”
劉韌自己則說,“我遇到了非常多的波瀾壯闊。”
1990年代初,劉韌在家鄉阜陽當記者,那時候他還很瘦,喜歡文藝。他訂了兩份報紙:《中國計算機報》、《計算機世界》,都是一兩百個版的,“廣告都比那些狗屁文章好看多了”。他隱約感覺到,計算機行業正在高速發展。“這才應該是我的方向。”他開始寫評論,向這兩家報紙投稿。
1994年,因為一條揭露歌星解曉東演出時政府攤派門票的稿子,劉韌丟掉了在阜陽人民廣播電臺的前途,新婚第二天就上京去打官司。他渴望去北京工作,但沒有戶口。此后一年半他成天喝酒打麻將,精神與物質資源都極度貧瘠,連一張《北京青年報》都舍不得看完。直到某個雷電交加之夜,他躺在床上,《計算機世界》的編輯從北京打來電話告訴他,一家叫天匯的計算機公司在招人。
跳上去北京的火車之前,他告訴路上碰到的發�。�“只要有一點點機會,我也不會回來了。”
那是1996年,離中關村幾百米遠的地方還殘存著麥田,中關村南大門零公里處,瀛海威那塊著名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也才剛剛豎起。此時,柳傳志正在成為新的民族英雄,汪延、王志東還在籌劃后來成為新浪網的四通利方,丁磊還在攢錢開公司,李彥宏尚未收到讓他寫書的邀請,馬云則在出租車上痛苦呢喃:“北京,你為什么要對我這樣?”
到北京后第一個月的某個仲夏夜,劉韌從江民殺毒軟件發明人王江民的辦公室出來。時鐘指向12點,他獨自走在中關村的馬路上,感到四處都充滿活力與希望。一股燥熱傳遍全身,他感到有種澎湃的激情想要釋放,想要為這時代鼓呼。“每個人的眼睛都是亮的,都覺得明天會更好。連搬箱子和送盒飯的業務都在成倍增長。沒有人會失望和嘆氣,因為根本沒功夫。每件事情都挺容易的,沒有什么門檻。而且我們都窮得叮當響,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呢?”
年底,劉韌跳槽到《中國計算機報》。起初他和別人一樣撰寫評論,充斥著枯燥的數據與分析。半年后他找到領導:“評論在阜陽我也可以寫,在北京最大的優勢是能接觸到企業家,我想寫人的故事。”
他采訪的第一個人是柳傳志,隨后文章以一周一篇的頻率發表,一年后將50篇采訪結集出版,取名《知識英雄》。當時,還從未有人留意這些創業者的內心世界,他是第一個。之后,他又相繼推出《中關村問題》和《企業方法》。整整一代IT和互聯網企業家都向他吐露心聲,他也和其中一些人成為了朋友。
瑞星公司創始人王新患有抑郁癥,曾經拉著劉韌一夜一夜地談話直到天明。劉韌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1999年5月,他還沒買車,便給時任金山軟件公司總經理的雷軍打了個電話。3天之后,雷軍專程洗了車,去接他的妻子出院。那天晚上,他在中關村一家川菜館請雷軍吃飯,丁磊打電話來,說要送他一張《王牌對王牌》的DVD。聽說他倆在一起,住在城東的丁磊坐地鐵趕到城西,加入飯局。最后劉韌買單,花了八十多塊。劉韌一度還曾迷戀李彥宏教他的殺人游戲,時不時去北大“殺一殺”李以及他的百度員工。
“那個年代的價值觀就是以成敗論英雄,不講過程,只論結果。如果瞻前顧后,你就會被別人殺掉。”劉韌想了想又說,“今天也是。”和他所觀察的創業者一樣,劉韌信奉力量與速度。他為勝者立傳,也總結敗者的教訓。
“我看到太多人跑得比我快,我為他們高興,但我也覺得我應該跑得更快一些,人需要一些東西來激勵自己。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天才和大人物,只是時勢造英雄。那些所謂的大佬,并不天然高高在上,所有人都該平起平坐。對柳傳志和我家保姆,我的尊重程度本質上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你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改變世界。”喬布斯1983年這樣說服了百事可樂總裁約翰#8226;斯卡利加盟蘋果。這讓人們見識了老喬強大的煽動能力,盡管他此后曾被這位“賣糖水”的朋友趕了出去。 【IT商業新聞訊】 (記者 冷>>>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