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刊登了關于“國內音樂下載將收費”的新聞,似乎意味著已經十數年中國網民免費獲取音樂的日子就快結束了。享受他人作品在著作權人的要求下付費,這事本來貌似“天經地義”,但細細一究,其實操作層面上還有諸多問題(關于這方面的爭議,其實有足夠的理論的、實務的書籍在探討)。即便最終供給方打算要搞收費制,恐怕一樣面臨操作上的問題。
很多人以為,中國網民就是愛貪便宜,喜歡免費的東西,但在我看來,并不見得如此。其一,愛貪便宜不見得只是中國人的特性,確切地說,是人類的特性。BT下載技術不是中國人的發明,大名鼎鼎的免費音樂下載站Napster(后來敗在了版權官司上)是美國人的網站,不是中國人的。沒有證據可以表明,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愛貪便宜。其二,這點更重要,有時候免費帶來的好處不是不花錢,而是因為它更比交費來得更為流程簡單。
舉一個例子。很多超市門口都有便利店,而便利店由于規模所限,有的物品可能比超市里還略貴一點點。如果說人們就是為了價格便宜(同樣的物品)而去的話,這些便利店就可以統統關門了。但事實并不如此。便利店就是在“便利”兩個字上:店堂小找貨容易、買單不用排隊十分快捷。這個例子很生動地告訴我們,在很小的價格差額上,人們不見得傾向于便宜,而是傾向于簡便。
互聯網上的小額支付其實是一件很繁瑣的事——這一點,用過網銀、支付寶的人都知道。為了幾塊錢甚至一塊錢都不到的事,人們會嫌麻煩。所以當有些用戶調研的結論說多少多少比例用戶愿意為之付費的時候,千萬不要等同于他們就是愿意在網上用著那些復雜的交易工具,輸入復雜的交易密碼(幾乎所有的交易密碼都要求字母數字混排),來支付一塊錢。是,他們有付費的意愿,但他們未必有走那一遍付費流程的意愿。
國外的iTunes和國內的彩鈴之類的業務,其實在這個問題上跨了過去。前者和用戶信用卡捆綁,整個支付過程并不復雜,后者則走話費信息費通道,也十分簡便。特別是國內運營商音樂基地的興旺這個例子可以證明這樣一點:只要支付環節讓人感覺十分容易,中國人和老美是一樣的,并不見得愛貪便宜。
現在看到的一些收費政策傾向的是包月付費的會員制。這個制度看似解決了那種極小額支付時的不便(從商業角度講,太過小額的數字交易會碰到手續費比交易金額本身都高的問題),但同時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用戶覺得虧了,被人占了便宜了。他要的只不過是一兩首曲子,卻要為之付出包月的費用,得不償失。
所以,收費下載的問題,表面上看似乎是尊重不尊重版權的問題,其實落實到具體層面,它的核心是一個支付問題。既要讓用戶感覺到交易的便捷,又要讓用戶覺得沒被占便宜,兩者缺一不可。
有一種說法是要全力打擊盜版,把盜版肅清,自然正版就有市場,交易再繁瑣也沒問題了。但恐怕這只是良好的一廂情愿。先且不論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交換到什么程度才叫大范圍傳播,但就一個“全力打擊”,都相當困難。這里耗費的成本之大,最終也還是用戶——納稅人在承擔。理論上的振振有詞,未必在操作上可以順利推行。
更深層次的問題其實在這里:用戶交易環節的問題被解決,一定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最終控制音樂產業的卻依然不是音樂制造業本身。在美國,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已經出現了:iTunes現在控制著超過四分之三的數字音樂市場,而與iTunes緊密捆綁的iPod,不僅在硬盤類音樂播放器上幾乎完全壟斷,在閃存類播放器上同樣居于支配地位。可以這么說,美國的音樂產業的總開關,是在蘋果那里,而不是什么Warner、Universal、Sony、EMI所謂的四大唱片公司。在中國的音樂基地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四大唱片公司老板訪華,是一定要拜會音樂基地負責人的。
iTunes這樣的軟件,存在著一條音樂人直接面向他的粉絲的路徑——注意,唱片公司可能會被跳過。越是大牌知名的音樂人越有著這樣的路徑選擇機會。收費下載,未必對唱片公司真有什么好處。
一個并不生產內容的公司最終控制了某個內容產業的先例市場上不是沒有。國內門戶網站的影響力,使得很多生產內容的紙媒們在向它們免費地供給內容。這讓很多紙媒叫苦不迭卻又無可奈何,還得和人簽“戰略合作協議”。歸根到底的問題在于:制造產品賣產品,就一定會受制于渠道,渠道力量夠強,還能跳過一個又一個的上游環節。簡單的一句“收費”,其實是救不了內容公司的。
附注:最后一句話其實是一個問題,那怎么才能救內容公司呢?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大部分的,沒救。小部分的,把賣產品的思路變為賣服務,或是一條路徑。
推薦閱讀
今日有消息稱互動百科將進行裁員,多個部門將進行整合,hudong.com和baike.com兩個域名合并,公司運營重點將回歸主站。有內部人士透露,此番裁員主要針對小百科項目,顯示該項目發展受挫,受到資本方壓力實行業務收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魏武揮: 收費下載救不了音樂出品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