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乏理性和約束的中國互聯網環境里,以用戶桌面為戰場,不惜犧牲用戶利益的惡戰仍在繼續上演。
3Q大戰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用戶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為了爭奪地盤,以用戶桌面為戰場,不惜犧牲用戶利益,沒有商業道德底線的戰斗。用戶也看到了在巨頭們所謂"免費"的面目下,赤裸裸的商業利益。
雖然戰爭最終因政府的介入得以平息,但中國互聯網行業缺乏理性和約束的環境里,以個別行政手段去干預市場的行為根本無法治本。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隨后的3SB大戰中,參戰方都在謀劃各自的利益,受害的仍然只有用戶。
"如果你按照巨頭的游戲規則玩,你就永無出頭之日。商業的規則都是用來被打破的。"--周鴻祎
挑戰壟斷巨頭騰訊
周鴻祎將自己和360比喻為"一條鯰魚",只要他所在之處,必定產生"活力",當然,這種"活力"也許是一種正能量,但也可能是一種破壞。
肩搭一支步槍,身著迷彩服,這就是周鴻祎微博頭像給人的形象。他喜歡看兵書,喜歡粟裕和張靈甫,甚至專門研究過孟良崮戰役,知道如何以少勝多。他喜歡的一部電影叫《戰爭之王》,而他因為好斗也被封為"戰爭之王",周則直言,"我要說自己不好斗,可能大家也不同意。"
不僅如此,周鴻祎還喜歡挑戰巨頭、破壞壟斷,3Q大戰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
2010年,在安全軟件市場耕耘多年的360受到了騰訊的挑戰,騰訊推出的"QQ電腦管家",功能與360安全衛士相似,直接威脅360在安全領域的地位。在此之前,騰訊采取的"復制+捆綁"策略讓許多創業企業深受其害。
為了阻擊騰訊,2010年10月底,360推出"360扣扣保鏢",稱該工具可以阻止QQ查看用戶隱私文件、防止木馬盜取QQ賬號以及給QQ加速、過濾廣告等功能。作為反擊,騰訊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讓用戶必須在QQ和360之間做出選擇,進行二選一。
其實,僅"QQ查看用戶隱私文件"這一條就把騰訊踢到道德的低點,在雙方不斷爭論的過程中,360則扛起用戶的"守護神"的大旗。周鴻祎對用戶心理的把握又一次得到體現。
周鴻祎對記者說,"360就是250干著110的事,250加110就是360."
然而周鴻祎或者360,畢竟都不是110.其實正是因為中國互聯網行業沒有110,企業才得以在商業需要時打出來"110"的旗號,之前馬化騰如此,李彥宏如此,馬云如此,周鴻祎亦如此,他們可以自己制定規范、自已監督,以此劫持用戶行為。也正是沒有對用戶隱私的強制性法律約束,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成為了行業的潛規則:收集用戶信息(或者隱私)的事,哪一家企業沒有做?只是明顯或隱秘之分而已。
對于周鴻祎推崇的"用戶利益至上"的觀點,在搜狗CEO王小川看來,"用戶高于一切,就對行業沒底線了,可以拿這個名義干任何極端的事出來?"
而"二選一"這種綁架用戶的做法,也可能是馬化騰為數不多的"臭棋"之一,與其當初出售QQ的想法有得一比。
這也許正是周鴻祎想看到的結果,他不可能想到會打敗騰訊,他希望的結果是從馬化騰和騰訊的"爛招"中得到用戶的認可。
3Q大戰,表面上是雙方對于保護用戶隱私的爭論,事實上均是通過引誘和脅迫用戶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在爭奪市場,在這場戰爭中,雙方雖然"都很受傷",但真正受到傷害的是處于終端的互聯網用戶的基本權益。
這場戰爭與數年前3721與百度、CNNIC之間的爭奪地址欄的惡戰有何區別呢?同樣是以用戶電腦桌面為戰場,將用戶利益作為制勝的籌碼,手段同樣卑劣,而相關部門的監管也是不到位。
當用戶又一次成為周鴻祎博弈的籌碼時,周鴻祎曾經對罪名的洗白開始變得有點蒼白。
這場名噪一時的戰斗和隨后開始的曠日持久的訴訟,隨著政府部門的介入和媒體的輿論一直升溫,唯一慶幸的是,該事件最終的走向成了對騰訊等業界大佬們壟斷與反壟斷的討論。這也促使中國的互聯網開啟了開放之風。
周鴻祎說:"3Q大戰之后兩家企業都在反思,騰訊的改善是特別明顯的,雖然它還不放棄對一些對它有危害的公司的絞殺,但至少它從絞殺一切創業公司轉向去投資一些公司,跟一些小公司合作。我們也推出了360開放平臺。"
現在,周鴻祎要以26.7億美元市值的360公司挑戰389.4億美元的百度(二者市值以2012年8月31日數據為準),老對手再次相遇。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EricJackson指出,未來谷歌將“消失”,“消失”并不是指破產。眼下的谷歌擁有460億美元現金儲備,并且能夠創造處于現金流。它可能會在在未來五年犯下許多錯誤,但要走到破產的地步仍然很難。“消失”是指從它現在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周鴻祎:如果你按照巨頭的游戲規則玩 你就永無出頭之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