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運營模式的前景看起來可能沒有以前那么樂觀了。
在代理了幾家化妝品大牌的天貓業務后,聚合美妝(杭州的某代運營公司)決定推出自有品牌。原因是做代運營利潤率太低,必須及早轉型,以免徹底成為殺雞取卵的犧牲品。
和聚合美妝差不多境況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在杭州已經死了幾百家。以前穩賺不賠高增長的好日子幾乎走到盡頭,留給代運營商回旋的余地并不多:他們大多開始尋求新的出路——或做品牌經銷商,或升級為自有品牌,或變身解決方案提供商,或干脆倒閉關張。
雖然有數據顯示,電商代運營市場份額已達百億元,并以每年300%的增幅高速成長。但根據從業者的經驗判斷,增速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綜觀整個代運營行業,無論是效益、服務質量,還是信譽度都在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諸多信號預示著,電商代運營正步入夕陽產業的行列,甚至很有可能在一兩年內徹底走向覆滅。
市場格局混亂 高不成低不就
“大多代運營企業因為投入過高,沒有核心技術和產品的話語權,幾乎不太可能成為行業巨頭。”電商代運營公司瑞金麟創始人安士輝指出。
據了解,早先的代運營商都瞄準美國的電商代運營鼻祖GSI去做,但對方強大的前端網絡銷售和后端供應鏈管理能力,遠非國內從業者可以效仿。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天貓上共有18個品類共計377個公司規模以上的代運營商,其中具備前端、后端整體托管能力的代運營公司不到一半。
“這個行業里高端代運營基本缺失,云集在中低端的運營商無序競爭,根本成不了氣候。”聚合美妝的品牌總監向億邦動力網表示,電商代運營行業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數量有限,雖然也存在不規范的因素,但整體上格局比較明朗,且利潤豐厚。
“大家都看到代運營有肉吃,便開始另立門戶自己創業。”由于準入門檻較低,很多中小代運營商三五人便組成的“草臺班子”迅速侵入,徹底攪亂了代運營市場,也讓利潤變得稀薄。
除了利潤低下,中小規模的代運營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維系穩定的客戶關系,業務難以形成常態。
據業內人士透露,為了賺錢,代運營商瘋狂地尋求各類客戶,超出了自己擅長的品類范疇之外也敢接單,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
“判斷一家代運營公司是否運轉正常,通常是要看續簽率,而不是僅僅是交易額。”青島鼎商動力CEO劉攀介紹,雖然業界沒有統一的標準,但續簽率低的企業往往無法兌現承接業務時承諾的保底銷量。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據報道,網購用戶夏某近期參加一次亞馬遜(中國)的手表促銷,其購買了三塊手表均被電商平臺方取消訂單,其中一款海鷗牌手表在顯示“有貨”的情況下,訂單依然被刪除。 一向強調品牌形象的亞馬遜(中國),在國內電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代運營公司市場格局混亂 上百家倒閉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