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量創投資金涌入團購網站
中國互聯網投資市場陷入兩年來的最低谷三季度披露的投資案例僅22起相比二季度下降近三成
在經歷了2011年的躁動和瘋狂后,中國互聯網投資市場陷入兩年以來的最低谷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季度,國內互聯網行業披露的投資案例只有22起,相比今年第二季度下降26.7%,互聯網企業的IPO則交出了白卷,在遭遇到誠信危機和做空機構狙擊之后,國外資本市場的大門似乎離中概股越來越遠。如今互聯網投資市場的低迷到底是泡沫破滅,還是戰略收縮?市場處于低谷時,參與各方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困境
電商投資潮
套牢投資方
2011年的中國互聯網投資市場著實火了一把,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創投市場行業投資共涉及18個行業,互聯網、制造業、IT是融資最為活躍的三個行業。
去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披露的融資案例達到236起,占整個創投市場的24.2%,融資金額38.92億美元,占比達到43.5%。在互聯網細分行業中,電子商務成為投資主流,全年披露案例109起、投資總額19.83億美元,分別占互聯網投資規模的46.2%和51.0%。
“大家都在投電商,我們也要投”
2011年的電商熱讓創投行業人士印象深刻。曾李青是騰訊聯合創始人之一,他2007年從騰訊退休后創立德訊投資,逐漸成為國內較為活躍的天使投資人,去年他領導的德訊投資也投了不少電商企業,“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大家都在投電商,所以我們也要投。”
蜂擁而入的資本在電子商務領域吹起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泡沫,團購網站、電商導購、垂直電商等等,似乎只要能想出一個還說得過去的模式,就會有人拿著支票簿找上門來,公司盈利與否不重要,公司業務模式不清晰也沒關系,“去年融資如果不到千萬美元級別,大家都覺得只是個小case,根本就不值得報道,”一位長期跟蹤電子商務領域的行業記者表示。
2010年的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美國資本市場對中概股還是笑臉相迎的,多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成功IPO,這讓早期進入的投資方賺了個盤滿缽滿。正是這樣的賺錢效應,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機構跟隨而來。
一家天使基金的合作人告訴記者,2011年有不少國內的民間資本和產業資本都在找機會進入互聯網創投領域,“很多人連天使、VC和PE的區別都搞不清楚,上來就問我們手里有沒有1-2年內能上市的項目,讓我們很無語。”
“兩年內不會考慮賺錢的問題”
2011年4月,團購網站拉手網宣布完成1.11億美元融資,拉手網CEO吳波當時表示中國團購市場擁有非常健康的商業模式,因此吸引了眾多國際國內知名投資機構的關注,他還放出豪言:“兩年時間內都不會考慮賺錢的問題”。
在拉手網管理層看來,當時最重要的問題不是盈利、不是效率,而是規模,規模上去了才能獲得美國資本市場的認可,這與拉手網的投資方想法是一致的。在融資大約半年后,拉手網在2011年10月初向美國證券委員會提交IPO申請書,計劃于11月14日在納斯達克上市。
去年無新電商企業成功上市
不過,就在拉手網上市前幾天,卻意外傳來取消IPO的消息。業內有種說法是拉手網財務數據有問題,主動暫停IPO;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其競爭對手向美國監管部門檢舉其財務造假,導致IPO不得不中止。雖然拉手網不愿回應IPO中止一事,但經此一役后拉手網陷入低迷,裁員撤站、高管流失等不利消息相繼傳來。
對于拉手網的投資方來說,無法赴美IPO意味著退出渠道被堵死,投資無法收回,而公司遲遲無法盈利只能坐吃山空,投資方就像買到了一只無法賣出且不斷縮水的股票。整個2011年沒有一家新電商企業成功上市,由此可見被套牢的投資方不在少數。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長城會舉辦的活動叫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以下簡稱GMIC),從2009年至今已經舉辦了4屆,規模一屆比一屆擴大。“不管怎樣,這畢竟是長城會美國辦會的第一次。”CSPA的Lynn說。 文廚站在美國硅谷圣何塞會議中心的講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泡沫破滅?戰略收縮?互聯網圈錢困住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