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曝光“假寬帶”,說句實話,這個事實絲毫不讓人驚訝。寬帶速率只是接入速率上限,就跟高速公路的120限速一樣,有時候能達到,但很多時候肯定是低于上限的,區別只在于程度。
不過,央視記者這次采訪的,都是一些英聯寬帶、中寬網、同創寬帶等邊緣運營商,而非主導運營商。但是,卻把結論用到整個行業上,是典型的“以偏概全”行為。追究起非主流寬帶運營商的假寬帶事件的根源,還是在于當前互聯網結算政策。有統計數據顯示,當名義速率達到4M時,小運營商要是不“缺斤少兩”,那么就是100%在替電信或聯通打工。
也許有人會說實際結算費率低于名義費率,不過,實際也低不了多少。再說很多小運營商根本沒有自家IDC,流量都走網間,實際結算比例越高。
在N多年前,國內的互聯網結算費率跟國外差不多。不過,當人家已經降到不足10%時,我國卻依然維持在當年的超高水平。如此繼續,小運營商只能越來越難生存。
目前,國內其他運營商的寬帶跟電信和聯通相比都是小網,實力根本不對等,所以給電信和聯通結算是非常合理的,也是應該的。
不合理的,是結算費率,以及對競爭對手的歧視性價格。聯通和電信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給第三方提供互聯網帶寬,但對于競爭對手,卻絕不手軟,開出的價格高達每月100萬/Gbps。對于這個價格有多黑,非本行業的人可能沒有感覺,假如其他運營商以500元價格推出100Mbps寬帶,若用戶每天滿負荷地進行網間訪問,那么運營商要為之付出每月10萬的結算成本。即使用戶的使用率只有2%,且一半流量走結算,那么也要結算出去1000元。按照如今的價格,在2M以下,其他運營商理論上還有一定生存空間。但實際上接口帶寬的利用率不可能100%,能夠達到70-80%估計就很高了,但是結算費用還是得按 100%的利用率來交。所以,其他運營商要是找不到一些第三方帶寬來降低結算成本,其生存恐怕會非常艱難。
這兩年,市場上的新推寬帶速度開始向2M、4M邁進。當達到4M后,其他運營商就算能搞到一些第三方帶寬來降低成本,效果恐怕也不再顯著,且小運營商很難通過自建IDC來降低網間流量比,估其結算成本恐怕已經逼近其收入了。小運營商要是推出4M以上的寬帶,那么肯定是推出一個賠一個,完完全全地替電信或者聯通打工了。
所以,假如主管部門繼續充當壟斷者的保護傘,不對當前互聯網結算價格做重大調整,那么其他小運營商的生存將會越來越困難,整個有線寬帶市場將會更加壟斷。
推薦閱讀
多玩YY更擺脫早期廣告單一模式,實現游戲、廣告、YY音樂多條腿走路。其中,YY音樂、YY教育等增值服務更是快速壯大法寶,成長迅猛。相反,早期的廣告收入已日趨被邊緣化,占營收比重不足20%。 1年前多玩YY公司CEO李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假寬帶根源在網間結算 央視曝光不驚訝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