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討論二維碼的聲音很多,就我個人觀察而言,應該是騰訊鼓吹這個技術所致。微信有一個“掃一掃”的功能專門用來掃二維碼來獲取里面的信息。馬化騰甚至用“二維碼將成線上線下關鍵入口”來表示他對二維碼的期許。
其實二維碼并不是什么太新的技術。我個人第一次親手使用二維碼的時間大概是在2007年。當時一位朋友正在做一個創業項目,這個項目能夠讓一個網站(或博客)生成一個二維碼,然后由用戶通過掃二維碼從此可以在手機上閱讀這個網站。這個項目后來不了了之,雖然彼時我覺得非常神奇。
所謂二維碼,基本上就可以理解為更加復雜的條形碼。條形碼今天的應用相當廣泛,但凡一個正規的商品都會印有一個條形碼。不過所包含的信息遠遠不如二維碼。但我們還是可以用條形碼的發展來預測一下二維碼未來會不會成為“線上線下關鍵入口”。
條形碼一開始的發明用途是用來做郵政單據分揀,它可以節省很多勞動力。后來被零售業廣為采用的重要原因在于對貨物的歸類存放以及結算時價格識別,還包括銷售情況的匯總清點。今天在超市購物,你很難想象如果一個商品背后沒有條形碼,結賬時會發生什么情況:結算員又要輸入貨品名稱,還要輸入價格。前者還得遵守規范的貨品名稱不能亂輸。沒有條形碼,幾乎就可以說超市很難存在下去。
所以,條形碼很明顯是一種用于節省成本的技術,而不是招攬生意。但二維碼,按照今天的解讀,似乎成了一種招攬生意的手法。比如一本雜志的廣告邊上印有二維碼,讀者可以掃描一下獲取更多的廣告信息。這種做法其實是增加了成本,如果不能獲取更大的收益,這種技術在商業上是沒有大范圍被使用的可能的。
通常意義上,節省成本的技術和最終消費者關系并不直接,故而條形碼在零售業被用得如火如荼,但一般消費者壓根不關心這個玩意兒,沒有什么人會去弄個掃描器來掃一掃這個條形碼里面到底是什么。但如果是一項用于招攬生意的技術,和用戶就要發生關系了。如果用戶沒有掃二維碼的設備,商家再賣力,也不過是“俏媚眼做給瞎子看”罷了。
前文提到的我那位朋友的項目之所以最終銷聲匿跡的原因就在于,手機本身并不提供掃描二維碼的功能,你必須再裝一個軟件或應用。不過,微信崛起后,引發了包括阿里、新浪微博、搜狐等諸個網絡公司的跟進,用戶端能掃描二維碼的,變得越來越多起來。但這個條件還不夠:有這個功能,未必會去用。關鍵看供給方在二維碼里能提供什么。
目前更多對二維碼表示出興趣的還是媒體(尤其是有網站的媒體),它們多了一根接觸用戶發送信息的管道。這其實是一種訂閱機制。從數字發展史來看,大致訂閱管道歷經了email、RSS(一種訂閱技術,非常技術化,用的人相對很少)、微博乃至微信。Email已經被看成是一種垃圾郵件的做法,RSS失之過于技術化,微博訂閱可能會讓信息淹沒在用戶的timeline中,看上去微信(其實是利用二維碼掃描完成一次訂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商家會不會利用它來做促銷信息推送?依托短信的電子報是成功的,這個經驗至少說明依托二維碼的訂閱機制推送廣告可行。我個人以為,趨勢應該是媒體在二維碼中得以立足,有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這種方式獲取信息,然后才是廣告信息入駐。利用媒體的內容,讓用戶習慣這種定制方式,才是商家利用二維碼做營銷的基礎。
循序漸進,二維碼才有未來。在人們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地接受這種技術之前,商業味太濃的話,二維碼將沒有未來。
(作者為知名博客It Talks博主、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
推薦閱讀
一位盛大文學高管指出,盛大文學為了某些合理的要求,侵犯了高管個人利益。不過,兩位子公司高管離職并非偶然事件,而是雙方積累的多年矛盾總爆發。 9月29日消息,就在大家準備歡慶國慶節之際,盛大文學爆發內斗。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二維碼技術尚未成熟 循序漸進才有未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