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臨近,北京各個快遞公司紛紛承諾國慶長假期間快遞業務“不打烊”,不會出現春節時的“爆倉”現象,消費者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更多的實體商家表現出無奈,感嘆生意之難。
電子商務帶來的利與弊
前段時間熱熱鬧鬧的電商大戰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的注意和參與,商家也收獲得盆滿缽滿。電子商務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更多的是消費者享受了電子商務帶來的實惠——網上的產品價格要比實體店的價格便宜很多,有興趣的消費者不妨在B2C網站與實體店進行一下對比就可發現。
以某品牌壓縮木耳(規格為25克*10)為例,當當網做活動時的價格為36.9元,記者在某實體超市調研發現標簽上的價格標簽為56.9元,做活動時的價格為46.9元,同樣一盒木耳網上的價格要比實體超市的價格便宜十元。
消費者在分享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和實惠的同時,實體商家叫苦不迭。
記者在實體超市的隨機觀察發現超市的客流比幾年前有很大的降低,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更趨向于生鮮食品,很多在網站上可以方便購買的產品消費者不會選擇在超市購買,大型購物商場或大型家電賣場的情境與實體超市遇到的境遇基本相同。
作為供應商的生產廠家,如今面臨著更多的渠道沖突,需要在實體店面和網上銷售上進行平衡。毫無疑問,網上銷售由于沒有龐大的店面租金支出而占據成本優勢,具有現場體驗優勢的實體店面在價格上處于絕對的弱勢。
尤其在店面租金日益高漲的今天,渠道的沖突不可避免。面對電商咄咄逼人的價格談判和實體店的討價還價,更多的生產廠家需要在渠道上重新布局。
連鎖企業的擴張對零售業的影響
單體實體零售店在面臨電商激烈競爭的同時,還面臨著連鎖企業規模擴張帶來的同業競爭壓力,無論是商業連鎖、醫藥連鎖還是家電連鎖。
55歲的劉女士居住在江蘇,曾經是使用郵寄方式從北京大柵欄同仁堂藥店購買藥品的忠實用戶。隨著年紀增大,劉女士能感覺到身體的明顯變化,尤其是進入更年期后,經常頭暈耳鳴,易怒,每天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會引得她發脾氣,一暴躁心情就更不好。
五年前劉女士到北京看望女兒時,女兒在同仁堂藥店購買了益腎強身丸和防衰益壽丸給母親,劉女士服用后效果不錯,精力也比以前有明顯的好轉,自此便經常從北京同仁堂藥店郵寄藥品。自從當地有了同仁堂連鎖藥店后,劉女士這樣的忠實郵寄用戶也流失了。
大柵欄同仁堂曾是同仁堂郵寄量最大的藥店之一,據一位老員工說,以前都推著小推車去大柵欄郵局給顧客郵寄藥品,“郵局的工作人員都跟我們倍兒熟。”這位老員工說,“不過,近幾年郵寄量明顯減少了。”曾經作為為患者提供增值服務、讓患者感受溫暖的藥品郵寄業務,在電商迅速發展和連鎖企業規模擴張的情況下,業務量越來越少。
對于像劉女士這樣曾經的忠實郵購用戶來說,雖然不再有以前那種收到包裹單,去郵局取郵寄藥品的經歷了,卻經常懷念,那是一種郵寄中的契約,更是一份和遠方相連的信賴。
推薦閱讀
丁道師認為,五百城在3C電商領域沒有競爭力,本身就是一個小網站,他倒下很正常,如果不倒下反而奇怪,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他倒下沒有懸念。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冷京)近日,業內人士爆料稱,五百城3C電器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醫藥電商沖擊零售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