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acebook正與數據收集公司Datalogix合作,通過分析用戶數據來評估Facebook的廣告效果,此舉再次引發了業界憂慮。
Datalogix是一家備受爭議的數據服務商,主要通過1000多家零售商購買約7000萬美國家庭購的數據。通過對比電子郵件地址會或其他用來創建Facebook帳戶的信息,Datalogix可以跟蹤人們在看到Facebook上的廣告后,是否進行了實際購買。
Facebook鋌而走險 侵害用戶隱私
一些維權人士卻對Facebook的做法提出了質疑,認為此舉可能違背了Facebook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FTC”)此前達成的和解協議。
不久前,Facebook因為Beacon服務違反了用戶隱私權而遭到了集體訴訟,在這起集體訴訟案中,Facebook的Beacon服務被指監視和擴散用戶從Blockbuster、Overstock和其他地方進行購買或租賃行為的信息。
目前,Facebook已經關閉了Beacon服務。
此外,Facebook的Beacon服務還被指違反了美國聯邦的竊聽和錄像出租隱私法律,但Facebook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行為。
此前早些時候,出于營銷目的,Facebook試圖使用臉部識別軟件跟蹤分析用戶數據,Facebook與歐盟的協議針對的是一項名為“標簽建議”(tag suggestion)的功能,該功能可以通過一個先進的臉部識別工具,自動將圖片與姓名匹配。
例如,當Facebook用戶上傳了一張好友照片之后,“標簽建議”功能就會自動識別照片中人物的名字。
熟悉在線隱私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克里斯·胡弗納格勒(Chris Hoofnagle)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事件。這些工具在隱私領域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了民眾的權利,最終,這項技術將會直接應用到視頻監視,出于安全原因,也可以出于營銷目的而自動辨別用戶。”
最后迫于壓力,Facebook已經向歐盟監管機構承諾,將放棄使用臉部識別軟件,并刪除通過圖片辨認Facebook用戶的數據。
Facebook廣告盈利乏力 開刀10億用戶
國外媒體發文指出,盡管Facebook正在大力發展廣告平臺,推出多種付費廣告服務,卻遭遇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廣告主們發現,Facebook提供的免費工具能夠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美國奢侈品手表網站Melrose.com總裁克里珊·阿加瓦爾(Krishan Agarwal)上周在芝加哥的互聯網零售商大會及展覽上表示,Facebook幫助他的公司在2年內提升了25%的銷售額,然而在這段時間內,他只在Facebook上花費了不到1500美元的費用。
阿加瓦爾此前曾是Dalton Investments對沖基金的分析師。他表示:“Facebook上的一些免費工具比廣告效果更好。”他的這一說法得到了其他與會者的贊同。阿加瓦爾的做法體現了Facebook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Facebook正嘗試將全球性網絡轉化為一部盈利機器。然而,廣告主喜歡Facebook的平臺,但并未從Facebook的廣告投放中獲得較大利益。
個人數據是Facebook最寶貴的財富,但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并實現盈利卻成為Facebook面臨的最大挑戰。Facebook擁有10億用戶,因此擁有海量的用戶數據。營銷商希望能夠更多地利用這些數據,進而針對消費者投放有針對性的信息,消費者和議員對這種做法普遍持反對態度。
總部位于紐約的市場研究機構Pivotal Research Group分析師布萊恩·韋澤(Brian Wieser)表示:“他們想要充分利用隱私規定,就像一位膽大的司機一樣,在別人提醒之前他不知道自己觸犯了法律。”
推薦閱讀
梁振鵬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電視是一個一次性消費的產品,很難從消費者身上再賺其他的錢了,增值服務難以吸引消費者。因此,我認為,樂視網要靠軟件和內容賺錢,這個思路是行不通的。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蘇>>>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