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05年在業內鼓吹WEB2.0革命的時候,得到最多的有兩類反應。一類可以稱之為虛無派,他們說討論這事虛無縹緲,沒有馬上就能掙錢的模式。一類可以稱之為停滯派,他們說討論這事有什么新鮮,我們的某某東西早就是WEB2.0了。隨后幾年的產業發展證明了這兩類說法的無知與荒謬。
今天在業內鼓吹大數據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候,得到最多的仍然是同樣兩類反應。虛無派說大數據云山霧罩,看不出有什么錢途。停滯派說大數據有什么新奇,老子的數據很大,挖掘技術很高。我想,今后幾年的產業發展又將證明這兩類說法的無知與荒謬。
一些不肯認真讀點想點東西的人,一看到大數據這個詞,就望文生義地想到數據要大,卻忘記了大數據的其他基本特性,需要反復加以提醒。
大數據的特性之一是數據的完整性和綜合性。很多業內朋友一談起大數據,就習慣性地盤點起自己那點存貨,或者那些可以直接從自身服務中可以獲取的東西。考慮到目前互聯網的發展還在非常初級的階段,現有網絡服務都是簡化,扭曲,片面地對現實世界的濃縮和裁剪,由此產生的數據是零亂的,破碎的,局部的,其中所含有的含金量是極其有限的。如果同意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可以而且正在被數據化和網絡化,那么由此產生的大數據就必然是完整的和綜合的,不僅包括網絡公司通過自身服務所獲得的用戶行為數據,而且包括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自然的方方面面的數據。這些數據當然分散在不同企業,機構和政府部門手中,匯聚整合在一起絕非易事,但操作上的困難并不能否定大數據本身的完整性和綜合性。今天之所以討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是因為互聯網發展到目前階段使得現實世界數據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各種信息終端普及到了一定程度,數據獲取的成本降到了一定程度,使得完整和綜合的數據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正在變為現實。
大數據的特性之二是數據的開放性和公共性。正是因為完整的綜合的大數據難以由一家公司,機構或政府部門所獲得,所以大數據必然產生于一個開放的,公共的網絡環境之中。這種開放性和公共性的實現取決于若干個網絡開放平臺或云服務以及一系列受到法律支持或社會公認的數據標準和規范。任何封閉的或單向獲取的數據都不可能是大數據,無論這些數據的規模有多大。
大數據的特性之三是數據的動態性和及時性。天體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早就依賴于從宇宙間獲取的大量數據,類似的學科還有環境生態學,醫藥學,和自控技術。但是,這和我們今天討論的大數據不是一回事。今天的大數據是基于互聯網的及時動態數據,不是歷史的或嚴格控制環境下產生的東西。
所以,今天我們談論的大數據是完整綜合的,開放公共的,動態及時的,這樣的大數據是我們過去從未有機會獲取利用過的全新挑戰,也是我們未來應該努力去爭取利用的全新戰略機會。如果有人以為過去積累的那點數據就是大數據,或者過去積累的數據處理利用能力和經驗就可以在大數據時代自然領先,那不是無知就是狂妄。
近來媒體上對大數據方向的進展報道頗多,其中一個很能說明我心目中大數據的性質及其利用的前景。據8月30日《紐約時報》的報道:一家名為氣候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的創業企業每天都會對美國境內超過一百萬個地點,未來兩年的天氣情況進行超過1萬次模擬。隨后,該公司將根系結構和土壤孔隙度的相關數據,與模擬結果相結合,為成千上萬的農民提供農作物保險。
通過遙感獲取土壤數據,這和我們過去所熟悉的通過網絡服務獲取用戶網絡行為數據不是一回事,數據的概念得以極大的擴充。每天對百萬以上地點進行成萬次的模擬,其數據量龐大,動態,及時。要想對每塊田地提供精準的保險服務,肯定還需要與土地數據相配套的農產品期貨數據,氣候預測數據,國際貿易數據,國際政治和軍事安全數據,國民經濟各方面的數據,產業競爭數據,等等。在如此龐雜的大數據基礎上推出的商業模式,是創新的,同現有農作物保險方式相比是具備極大競爭力的,是可持續和規模化的。更妙的是,這家公司基于大數據的運營,完全沒有進行高額的網絡設施投資,只是租用了亞馬遜的公共云服務,一個月幾萬美元而已。
如果留心觀察,這樣的案例已經很多了,雖然都還比較簡單初級,但足以說明問題。如果展開一下我們的想象力,類似上述案例的創新,在即將到來的大數據時代可以在任何行業,任何服務,任何公共管理上出現,由此可能產生的服務和商業模式是無窮盡的。同現有或現在還沒有的服務和商業模式相比,服務更加精準,成本更加低廉,利潤更加豐厚。這不是目前網絡業所熟知的對現有用戶數據的挖掘,不是對用戶進行更精細的分組,不是現有數據技術的普及應用,而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全新的網絡地球和數據地球。一個理想的前景是,一個以網絡業為核心的大數據服務業會成為今后幾十年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當然,這事未必一定發生,尤其是在中國。如果我們網絡業的朋友們沒有雄心,沒有想象力,那也可能除了少數公司成為大數據服務業的主力外,其他大部分公司仍然固守在陳舊的網絡業內苦苦掙扎,變成大數據時代的傳統產業大軍中的一員。
推薦閱讀
業內人士認為,新浪微博推出二維碼是不得已而為之。實際上,新浪微博這時候上線二維碼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但是為了占領這個入口,新浪微博又不得不打入二維碼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謝文:需要一點想象力——九談大數據時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