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一年的上網卡,用了六個月就被別人辦了掛失,希望提醒其它買家,千萬別上這個當了。”近日,《IT時報》記者接到讀者方先生來電,訴說他在網上購買3G上網卡被騙的經歷。記者調查發現,網上充斥各種不同套餐、不同運營商的3G上網卡,售價遠低于運營商正規渠道,其中既有真實惠的套餐,也有假便宜的貓膩,消費者需要仔細甄別。
一年卡只用了半年“被”掛失
今年3月份,方先生在某購物網站上買了一張上海聯通的本地上網卡,每月可用流量為3.5G,聯通的官方價格為年付1220元,每月月租費96元,而方先生只用了560元便買到了這張卡。當時賣家信誓旦旦地說,卡一定沒問題,方先生可以打聯通客服電話查詢。方先生查詢后,客服告訴他的信息果然與賣家講的一致,于是他很放心地支付了�?删驮�9月7日,方先生的這張卡突然上不了網了。打客服電話一問,對方說,這張卡已經在當日下午兩點鐘被人在營業廳補卡了。也就是說,方先生手里的這張卡作廢了。
“奇怪?卡在我手里,怎么會被人掛失、補卡呢?”方先生詢問客服后才知道,原來,這張卡早已在售出前就被以四川某科技公司的名義登記,因此只要有人持這個公司的蓋章介紹信,就可以將卡重新申請收回。盡管可以證明這張卡一直是自己在使用,但由于對方補卡手續齊全,屬于正規流程,聯通無法承諾為方先生將卡找回。
五折卡購買需謹慎
隨便在淘寶上搜索“3G上網卡”,找到的寶貝有7萬多件,無論是卡的種類,還是卡的套餐,都讓人眼花繚亂:“210元包6G流量”、“960元每月包3G流量”、“1200元包全國12G流量”……價格則基本為官方價格的對折,甚至三分之一。記者隨意選擇了一家上網卡網店,找到了方先生所說的那種上網卡,售價為530元。
“這個卡可以過戶嗎?”
“不行,這是政企卡,已經被登記了。”
“我能到10010那里查余額嗎?”
“查不出余額,但能查到開通時間和套餐。因為這是后付費卡,你現在買了之后,由代理商每個月去付賬單。”
當記者質疑這種卡不安全時,賣家又為記者推薦了另一種卡,同樣每個月包4G流量,年卡售價為730元,“這種是預付費卡,里面有1200元的余額,你可以到運營商營業廳辦理實名登記,屬于個人卡,肯定安全。”但同樣類型的卡,記者在該運營商的客服電話處得到的價格是1200元,沒有折扣。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隨著搜索市場越來越成熟,傳統搜索引擎主要針對新聞、網頁、圖片、音樂、視頻等內容都取得了極大發展,成為網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隨著社會化網絡的爆發,微博、SNS、問答等社會化網絡服務產生的優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購低價上網卡或遭騙:使用半年“被”掛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