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依靠版權分銷的盈利模式到賣電視,樂視網的這一步棋走得有點突然。
9月19日,這家毫無任何硬件制造經驗的視頻公司宣布要推出“超級電視”,并表示要“顛覆電視業”。
就模式而言,樂視認為自己將打破傳統電視硬件制造與銷售的單一模式,打造開放云平臺,并提供最全內容、高性能的硬件和智能系統終端,以及基于大屏的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全價值鏈模式。在收入上,樂視也不再像傳統電視機廠商只能通過硬件銷售盈利,而是擁有“硬件收入+內容收入+應用分成+終端廣告”四重收入來源。
長久以來,樂視的盈利模式以版權分銷為主,通過大量采購獨家熱門影視劇網絡版權,并將網絡版權再分銷給其他視頻網站,從中賺取差價,但版權分銷模式為樂視網帶來利潤增長的同時,卻埋下隱憂,樂視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僅為5.53 億元,而且這些收入幾乎全部依賴公司購買的影視劇版權。
這意味著,樂視如果希望保持一定的業務增長速度,就必須不斷加大購買版權的投入,使得巨額的購建無形資產費用的支出嚴重影響公司的資金鏈,不得已依靠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樂視在今年已經發行私募公司債4億元,發行利率第一期2億元為9.99%,第二期2億元為8.5%。短期借款也達到4.74億元,比期初增加1.34億。
因此,在業務模式不改變的情況下,公司為保持發展速度的融資規模也將越來越大,從而為公司帶來越來越沉重的財務費用負擔,開拓新的業務渠道來解困,成為樂視的當務之急。
將目標鎖定在電視機的行為不難理解,因為樂視一直期望其在內容方面的優勢為依托,實現廣告和付費收入的雙增長,但優酷與土豆“聯姻”已經形成巨大抗力,而搜狐視頻、騰訊視頻以及愛奇藝等也投靠重大門戶網站,樂視想從傳統領域實現自己的雙增長難度極大,另辟蹊徑成為其最佳選擇。
與此同時,電視機將沿著“單向電視-交互電視-社交電視”的趨勢發展,出身互聯網的樂視深諳互聯網用戶偏好,與傳統彩電制造企業競爭互聯網上的優勢可以實現“差異化競爭”,樂視擁有內容優勢,內容庫中的電影版權超過5000部、電視劇版權超過90000集,未來兩年熱播影視劇擁有獨家網絡版權,將形成競爭屏障;2012年上半年樂視網絡版權分銷業務收入3.25億元,同比增長176.2%;視頻平臺廣告發布業務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235.9%,同時還將引入風投或銀行融資,樂視相信這些強勁的資本表現將是吸引國內一流彩電企業為其“牽馬執鞭”來代工的重要籌碼。
在1月,樂視做出了向智能電視布局的第一步——發布基于Android的云視頻智能機頂盒,迎來了CNTV這樣重量級的合作伙伴,也因此順利拿到銷售“樂視云視頻超清播放機”的通行證,經過了9個月的機頂盒試水后便有了后來的“超級電視”。
不過,值得推敲的是,“超級電視”的概念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其發布會現場,未見到真正落地的“樂視TV超級電視”。對于產品何時上市、如何定價等細節性內容,主管樂視TV產品、研發及供應鏈等重要信息均沒有透露。
也許是小米手機創造的互聯網銷售紀錄給予了樂視涉足硬件終端領域的靈感。想必樂視的嘗試也會摒棄傳統家電“大電視廣告+大賣場覆蓋+大規模促銷”的做法,取代以“社會化營銷+視頻營銷”的營銷方式。
盡管“超級電視”的模式相比傳統家電企業似乎更加“給力”,但在產品定價上,樂視卻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樂視“硬件收入+內容收入+應用分成+終端廣告”的多元廣告模式,應該類似于小米手機一樣在硬件收入上“讓利”,但在今天,家電行業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微利行業”,哪一家國內彩電企業愿意為這個潛在“價格屠夫”來“牽馬執鞭”將成為懸念;另一方面,如果定價高企,樂視的品牌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溢價效應,這些都是有待追問的地方。
推薦閱讀
這個夏天,電商價格戰從大家電一直蔓延到了在線旅游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樂視網轉型難達成:超級電視或僅是概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