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由珠寶鑲嵌而成的獵豹,突然抖落掉全身的珠寶,從玻璃櫥窗中跳出,來到冰天雪地的巴黎。獵豹一路狂奔,從中國長城到印度的神秘花園,一瞬間又從俄羅斯奢華宮殿跳上14-bis雙翼飛機,最終回歸巴黎,與一名貴婦歸隱在卡地亞(Cartier)的紅盒中。
這部由卡地亞拍攝的微電影在網絡上引起了關注。
事實上,卡地亞并不是唯一涉足微電影領域的奢侈品牌,普拉達(Prada)、路易威登(LVMH)、迪奧(Dior)等品牌都已通過微電影展現自己。
據中國互聯網監測研究權威機構DCCI的最新調查報告,中國互聯網用戶最關注的微視頻類型是:微電影63.5%、微惡搞劇43.8%、微綜藝節目36.6%。而一向對新媒體“慢半拍”的奢侈品牌也對微電影青睞有加,足見微電影有多火。
那么,品牌為何熱衷于微電影?如何才能拍出叫好、叫座又達到營銷效果的微電影呢?
“推”與“拉”
在微電影出現以前,企業在傳統媒體上的廣告投放,多以電視和平面媒體為主。然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閱讀以電子而不是紙質出現、微博等社交媒體成為交流和溝通的平臺、購買在網上產生等,消費者和營銷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消費者的行為習慣發生改變,不愛看電視、喜歡上網看視頻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畫面制作效果精美的電視廣告價格越來越貴。
在這樣的背景下,微電影“橫空出世”,似乎正是為企業量身定造的影視營銷手段。傳統的電視廣告,不管是產品宣傳,還是植入廣告,都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一種被迫接受的感覺。而好的微電影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由于受時間限制,企業拍攝微電影時必須以情節制勝,把自己品牌的信息融入到故事情節中,通過這個故事、場景激發觀眾的情感并引發共鳴,主動轉發分享甚至二次創作,進而釋放出微電影的影響力。同時,拍攝與播出平臺所花費的成本低廉也是微電影的一大優勢。
“傳統的廣告,更多使用一種‘推’的營銷戰略,把產品‘推’給觀眾,但是電視廣告范圍太廣泛,電影貼片廣告范圍又太窄,都很難精確到自己品牌的消費者。”邁勢中國策劃長黃業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分析,“而微電影不能強迫消費者觀看,只能靠電影故事本身去‘拉’觀眾,瞄準目標群,并通過微電影形式傳遞品牌價值,從而創造出新的客戶需求。”
除此以外,在黃業文看來,出于成本考慮,企業投放電視廣告很少有超過30秒,時間太短導致廣告只能以介紹產品功能為主,但微電影可以將時間相對延長,能更多地表達出企業和品牌的內涵。
講故事
作為新生事物,盡管一年多來微電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但在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肖明超看來,叫好又叫座有營銷效果的微電影并不多。
“第一,很多品牌僅把微電影當做趕時髦,草草上馬;第二,微電影要做好,故事性和品牌或產品展現需要融合,但很多微電影要不就拍成藝術電影,品牌被淹沒,要不就直接拍成了廣告片;第三,再好的微電影也需要傳播,不用社交媒體等平臺引爆,再好也會被埋沒。”肖明超在自己的實名認證微博上分析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
既要保證微電影的觀賞性,又得表達出企業品牌精神,這對拍攝方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但在黃業文看來,微電影自身同樣有局限,比如時間的限制,不能拍出長而復雜的故事情節,不能像大片那樣題材多元化。
于是,拍攝方與企業的事前溝通協調顯得尤為重要。
黃業文建議企業要搞清楚為什么花錢拍幾分鐘的微電影,而不是拍30秒的電視廣告。“拍攝方與企業需要深刻了解品牌精神和給消費者的利益點,在微電影的故事內容上下工夫,進一步與消費者在情感上互動,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品牌價值,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好感度及認知度,進而認同其品牌的理念。”
推薦閱讀
CIO的價值是無需置疑的,對于業界所討論的種種關于CIO是否會消亡的話題太過于危言聳聽,實際上企業中的CIO職位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具戰略意義和重要。CIO作為企業的首席信息官,利用IT技術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奢侈品牌青睞微電影:營銷思路轉向新媒體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21229/11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