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當今國內互聯網行業哪家投資或收購最為激進?答案或非阿里巴巴莫屬。
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聲盟,是一家只有七八個人團隊的小公司,創辦僅有6個月,產品內測剛一個月尚未正式上線時即被阿里投資部門看上。
開始,阿里投資一方約談聲盟團隊,見面聊后,聲盟并沒有在意。阿里的人再次來,告知聲盟說要做競爭調查,在這之后不久,聲盟被阿里巴巴收購。問聲盟內部人士,為什么會被阿里收購?對方回復稱也不知原因。
這是阿里并購中一個頗具喜劇性的故事。盡管聲盟或許尚不清楚自己對阿里的真正價值所在,但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阿里正通過投資和并購布局移動互聯網,彌補自身短板。缺媒體屬性,阿里戰略投資新浪微博;缺少SNS,便投資陌陌。在打通線上和線下的O2O布局上,更有一長串的清單:丁丁優惠、高德地圖、蝦米網、快的打車、墨跡天氣、友盟等。
阿里投資部門的員工現在給人無處不在的感覺。“幾乎在我接觸的每個項目上都能碰到阿里的人。”一位投資圈人士略帶夸張地說。
最新的傳聞是,阿里正在洽談收購某家市場份額非常靠前的安卓應用市場。顯然,這是阿里在移動互聯網布局的又一落子之處。
蔡崇信主導阿里投資
資本運作為何如此高頻率?這與近期阿里投資調整有關。
據多位投資界人士透露,雖然阿里資本負責人為張鴻平,但實際的決策人則是蔡崇信,近期大型戰略投資皆為蔡崇信主導。
公開資料顯示,蔡崇信持有耶魯大學經濟學士及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學位,擁有很強的法律和財務背景。1999年加入阿里,一直擔任公司CFO一職。2005年,蔡崇信曾負責協商雅虎對阿里投資項目,而后,又主導了阿里的多次投資和并購交易,包括阿里的私有化。直到今年4月份,其職位才由武衛接任。而蔡崇信則出任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主要負責集團戰略投資。
除此之外,阿里的投資架構也發生了大的轉變。以前,阿里巴巴集團除了旗下負責投資的阿里資本,各個子業務也存在分散的投資團隊。架構調整后,各業務線投資團隊已合并至集團旗下。與此同時,投資團隊的地位也變得強勢。“以前阿里巴巴集團投資部門不太被重視,地位比較低,所做的一些投資,業務部門不太買賬。但現在阿里集團投資部門變得很強勢,或與上述調整有關。”某熟悉阿里的投資人士指出。
據騰訊科技了解,阿里集團有兩個團隊與投資相關:分別是阿里資本和集團戰略投資合作部。
官網資料顯示,阿里資本成立于2008年年中,隸屬于阿里巴巴集團,同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的張鴻平、謝世煌、張飛燕三人擔任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職務。盡管表面職位看似相同,但匯報體系存在不同。知情人士透露,阿里資本實際負責人為張鴻平,向馬云匯報。阿里巴巴集團十八羅漢之一、阿里巴巴副總裁謝世煌向張鴻平匯報。張鴻平2011年底加入阿里集團。在加入阿里之前,張鴻平于2005至2011年在北極光創投從事風險投資工作。
阿里集團戰略投資合作部,則是由集團副總裁紀綱負責,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匯報。
多方消息顯示,阿里投資團隊約為20人,其中北京地區約10人。這個規模在不斷擴大中。
在目前已經發生的并購交易中,張鴻平更多承擔的是對外發言人的角色,也會在公開場合透露一些細節,比如在阿里戰略投資新浪微博后,他透露,“經過半年來46次辛苦又甜蜜的約會,阿里同(新浪)微博終于結婚了。 ”
可以理解的是,重大交易非阿里資本部門意志所能決定。有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并購交易的實際的決策人是蔡崇信,近期大型戰略投資皆為蔡崇信主導。
在近期的兩樁大型戰略投資中,皆能看到蔡崇信的身影。據騰訊科技了解,阿里戰略投資新浪微博一事由新浪CEO曹國偉直接對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及蔡崇信。高德獲得阿里巴巴集團2.94億美元投資后,蔡崇信和阿里巴巴無線事業部總裁吳泳銘將擔任高德公司董事。
投資正當時?
2012年是阿里投資的一個分水嶺。
2012年以前,阿里巴巴集團投資主要主要圍繞電商產業上下游,所投領域主要為垂直電商、第三方服務商、物流公司等,如生活服務網站口碑網、大電商軟件服務商Shopex、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商萬網、代運營服務商寶尊、物流公司星辰急便、出口服務一站式服務商一達通、鞋類電商名鞋庫、團購網站美團等。
如果說過去阿里投資更傾向于與傳統電商業務耦合,那么現在更傾向于未來和前瞻性業務,缺哪補哪。最近的激進投資或許可以和很多因素聯系起來,比如馬云卸任前的布局,上市前要謀劃資本故事,以及更容易理解的搶奪移動互聯網入口等。
投資界人士認為,阿里投資主要圍繞三大方向:一是買用戶和流量,如投資UC、新浪微博;二是獲取大數據,如投資高德、友盟、新浪微博;三是獲取社交關系,如新浪微博、陌陌。
在這個檔口,可以這樣理解阿里激進投資的邏輯:如果某一個環節被競爭對手掐住,將無法形成完善的生態,投資總比不投資好。可能有投錯,但不會錯過。錯過比投錯的風險更大。
在投資手法上,阿里盡量投資行業第一名,占據重要位置,并保留增持的權利,排除競爭對手投資該公司的可能。據知情人士透露,無論是新浪微博還是高德,阿里皆擁有增資權。阿里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股份,未來可將將股份比例提高至30%。阿里巴巴投資高德則占28%股份,已成為第一大股東。
回到阿里集團本身,不差錢是激進投資的驅動力之一。阿里已經與九家銀行簽署了80億美元的融資貸款。這是繼去年四筆總額為40億美元的貸款后,阿里巴巴集團進行的又一次融資。
“大公司是允許浪費彈藥,以很高的價格去進行收購或投資的。”一位業內人士說。
對即將上市的阿里集團而言,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可以給公司帶來更高的估值。有投資人士認為,上市的高估值可以將收購的溢價部分賺回來,如果阿里上市有40倍PE,那么只要在40倍PE以內收購,都算合理。
“阿里味”式整合
買來就要與自己的現有產品線整合,或者補齊自己的短板。比如圍繞生活服務類的O2O布局,阿里先后兩次注資丁丁優惠,最近投資高德地圖。在阿里一直缺失的SNS端,阿里戰略投資新浪微博以及陌陌社交。
除了業務,阿里的文化整合也很特殊。在阿里集團內部,“阿里味”是阿里人特別強調的一種特質。熟悉阿里的人知道,阿里強調信仰文化和權威文化。作為外來者,被收購后如何融入阿里集團,這是除業務整合外一個更大的挑戰。
一位從阿里離職的員工這樣形容,過去一些公司被收購后,如果阿里集團發現整體特征不符合阿里的價值觀,高層往往回啟用高管空降該公司進行管理。往往創始人前一天還在暢想未來的規劃,今天就被解職,甚至辦公室都不用回,保安人員已經把辦公用品清理好了。
“從阿里以往的收購行為來看,對每一家被收購公司都會親力親為。阿里不會容忍在自己龐大的身體中有異物組織,一旦出現,將馬上切除。”一位熟悉阿里的投資人士稱。
阿里并非沒有整合失敗或所收購公司CEO離職的先例。
2006年,在雅虎投資阿里不久后,剛上任一個多月的雅虎中國總裁謝文閃電離職,由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曾鳴代理雅虎中國總裁。
2008年,阿里收購口碑網,口碑網創始人李治國繼續擔任CEO,隨后,雅虎中國與口碑網合并組建雅虎口碑公司,李治國轉任雅虎口碑商務運營部資深總監。2010年,李治國從阿里巴巴離職。
這種整合文化讓創業者對阿里既愛又恨。一方面,希望被阿里等大公司收購,以獲得資金和資源支持,以及業務整合后更大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擔心無法融入阿里文化,創始人及管理層會有被集體清洗出局的風險。
不過,從近期阿里投資并購策略看,阿里在大項目上多采用戰略投資方式,收購的項目多為中小型創業公司,這也有利于其收購后的整合。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晁暉)北京時間5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智能手機芯片有朝一日將取代價格更高和能耗更高的x86芯片,被應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0130528/26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