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450億美元的估值,讓小米成為未上市但估值極高的頂級科技公司之一。但今天,隨著小米手機銷量的下滑,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家曾經被視為奇跡的公司。
11 月25日,彭博社發表文章稱,最初小米憑借特有的用戶群和銷售模式贏得了投資者,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競爭對手紛紛效仿小米模式,小米的先發優勢逐漸喪失,致使其450億美元的估值遭到了質疑。兩位知情人士稱,小米今年可能無法實現8000萬部智能手機的銷售目標。投資研究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駐香港分析師阿爾伯托·摩爾(Alberto Moel)稱:“所有這些增長預期均未能實現,使得其450億美元的估值變得有些不現實。”摩爾還稱:“投資者最初認為,小米的業務有些類似于蘋果,而且小米確實曾一度發展很快。但如今,他們的增速開始放緩,表現也沒有蘋果那么好。”
簡而言之,通過小米手機在2015年的表現,有一部分人認為小米的450億美元過高了,它不值450億美元。那么,小米450億美元的估值真的過高嗎?
其實,關于小米估值高低的爭論,從幾年之前就開始了。回顧小米估值的跳躍之路,那就像一個“多級跳”。在它的估值達到100億美元這個級別時,業界就有它估值過高的聲音了。在2013年,小米估值百億美元時,國內某咨詢公司CEO曾經直言:“目前小米的真正價值,不到它百億美元估值的一半,如果橫向和黑莓、諾基亞對比,小米的估值確實存在虛高。”但是,后來的事實證明,小米的估值更高了,而諾基亞則被收購,而黑莓則一蹶不振。應該說,在那個時候,拿日薄西山的諾基亞和黑莓與剛剛興起勢頭正猛的小米比,并不恰當。而這一次彭博社的文章里,阿爾伯托·摩爾以蘋果作為參照對象,倒是比上次強了些,卻又有拉高了小米地位的嫌疑。
2013年小米估值過高的言論被打臉,是因為當時的小米手機勢不可擋;而這一次小米估值再次被質疑過高,顯然是迎合了2015年尤其是下半年小米手機銷售的“不振”。二者對比,本次的質疑應該更有技術含量,更值得琢磨。
一家公司估值的高低,或者某家上市公司的股市表現,往往與其業績之外的一個因素關系很大,那就是市場潛力。我舉一個例子,在美國上市的國內某安全公司,每個季度的財報都很不錯,收入、利潤都快速增長。可是,它的股票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曾經有一個業界的朋友和我討論過這個事情,這家公司的股票為什么會這么奇怪。當時我認為,這家公司的業務發軔于PC,興盛于PC,美國股票市場可能認為它在PC方面已經做到足夠好了,已經沒有更好的潛力了,所以它的股票才不被看好。而我的朋友的看法跟我差不多,但表述方式比我前衛,他認為這家公司沒有抓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脈搏,而移動互聯網是當下的主流,所以其股票不被看好。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朋友比我有先見之明,因為這家安全公司目前正在做手機,且做的風生水起,也許做手機就是為了在移動互聯網落后的之后進行補課吧。
再回到被質疑估值過高的小米。
小米的歷次估值,我感覺它的估值基礎是不一樣的。如果說其剛剛建立時的幾次估值,還是基于一家手機企業的話,那其百億美元級別的估值,就不單純是對一家手機企業的估值了。而到了450億美元的估值,就應該是把小米看成一家龐大的、有著數家千絲萬縷企業、在未來有著很大前景的企業集團來進行估值了。如果說僅僅是因為手機銷量,就給小米估值450億美元,那就未免過于簡單了。對小米估值450億美元時,正逢小米生態鏈鼓吹的正火的時候,智能客廳、內容生態等新鮮的概念和美麗的前景,再加上小米手機的風風火火,所以那個估值可謂在當時恰如其分。一切,都是因為小米的“故事”。
我們不妨看看最近融資成功的樂視移動,最近的消息稱,樂視移動首輪融資總額高達5.3億美元,估值則為55億美元。那你說,單從手機的角度看,如果與小米、華為等相比的話,樂視移動的估值高不高?這個估值應該還是建立在“故事”上的。
當然,所有的故事都得有一個基礎,那就是智能手機這把開啟故事寶藏的“鑰匙”。在小米手機銷量無法像之前那么火爆的時候,小米的故事還那么誘人嗎?
從目前的情況看,小米的所有故事還都只是故事,幾乎沒有任何“變現”。智能客廳,我只是在小米手機的系統更新之后發現了這個“程序”;小米內容,同樣也停留在手機的系統更新上;而小米的虛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倒是雷軍旗下的各家企業,發展勢頭還不錯。想想之前小米和美的合作,小米和樂視爭奪內容第一的頭銜時的火爆場景,小米近段時間的曝光率的確不足且單一了些。再加上小米手機銷售目標的迷茫,所以我們會有一種印象,如果是目前的這種氛圍進行450億美元估值時的評估的話,那能不能達到450億美元的確是個大問題。但是,沒有任何“變現”的另一面,就是依然具有潛力。假如說智能客廳變現了,沒有預想中的美好,那再對小米進行估值的話,那它肯定不行了;假如說所有公司鼓吹的內容生態都變現了,可一塌糊涂,那再對小米進行估值的話,那它肯定不行了。關鍵的問題在于,一切還都是個未知數,一起還都可以進行聯想,且聯想的空間還很大。來年某個時候小米再進行第七輪融資的時候,雷軍再講幾個故事,那時候才能看出上次的450億美元估值是高是低。
我又想到了前面提到過的樂視移動,樂視手機的銷量目前僅僅是百萬臺的級別,估值卻能達到55億美元。它的估值得益于樂視自身的體系,但它又何嘗不是得益于小米之前的故事呢?而小米的未來,說不定也會收益于樂視移動的估值,樂視可以,小米為何不可以呢?
過去的一段時間,互聯網投資、估值是有些“通貨膨脹”了,來年,應該會回歸正常。那么,來年小米的估值,肯定會正常起來。至于小米之前的估值,我認為不高,應該是恰如其分,符合當時人們的期待。之前,我曾經想過那個倒霉的凡客誠品,但后來我想二者不具備可比性,畢竟曾經的凡客就是個賣鞋的。而未來,小米的估值會如何,那就得看互聯網社會的發展了。
推薦閱讀
備受矚目的美團點評合并已進入到實質性新階段。在新公司宣布點評CEO張濤出任董事長、美團CEO王興出任CEO后,最近又啟動新公司征名活動,與此同時,美團點評的新一輪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米450億美元的估值真的過高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guandian/yejie/29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