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舒家墓”、“萬歲安”等字樣和圖飾的青磚(本站記者 李景輝 攝)
一號墓中出土的陶鎮暮獸、陶馬、陶豬、陶牛(從右至左)(李景輝 攝)
紅網湘潭站8月9日訊(分站記者李景輝)今天上午,記者從湘潭市博物館獲悉,通過文物專家挖掘,位于雨湖區工貿學校考古發掘工地的三座漢晚期磚墓室,又出土了陶鎮暮獸、陶馬、陶牛、陶豬等一批珍貴文物。
7月29日,市文物局考古專家在工貿學校考古發掘工地的一座墓內,發現了漢晚期的龍鳳紋青銅鏡、帶釉陶杯、鐵剪及大量含文字、圖飾的墓磚。隨后,考古專家對該墓地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
據了解,一號墓為圓形磚室墓,墓長4.2米,寬3.5米,殘深1.2米。該墓被一座清代早期墓打破、擾亂,隨葬器物擺布零亂,殘缺,部分器物僅存少量陶片。陶器有陶鎮暮獸、陶馬、陶牛、陶豬各一件(其中陶豬缺頭),還有陶屋、陶倉、陶井、陶灶、陶壺、陶罈、陶罐等器物殘片。部分器物上釉,但大部釉已脫落,陶壺、陶罈、陶罐的紋飾為麻布紋。
二號墓為前中后室磚室墓,殘深1.1米。前室長1米,寬1.2米,中室長3米,寬1.5米,后室長1.4米,寬1.2米,該墓被現代人盜掘,未發現任何隨葬器物。
三號墓為前室、主室磚室墓,殘深1.2米。前室長1.4米,寬1.22米,主室長3.2米,寬1.55米,該墓被二座清代墓打破,出土隨葬器物有龍鳳青銅鏡1件,鐵剪刀1件(殘缺),陶杯2件(其中一件殘缺),陶杯無釉無紋飾。少數青磚上有“舒家墓”、“萬歲安”、“富貴”三種字樣。鑒于三號墓出土的銅鏡、剪刀等文物,考古專家推斷墓主為女性。
據湘潭博物館副館長、文物專家盛兆華介紹,湘潭河西的歷史,尤其是公元700年(唐朝天寶年間)前的歷史可以說一片空白,只能通過地下文物來研究。以前的文物發現地主要集中在湘鄉、易俗河等地,河東地區東漢時期到兩晉南北文物比較多,在河西雨湖區一帶很少發現。這次發現的這一墓葬群,年代至少在1500年以上,說明距今1500年前湘潭市區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生活在湘江流域。
盛兆華說,目前三個墓室中均未發現人的骨骸,這與南方的地質條件有關,南方土壤為酸性,腐蝕性較強,所有有機質的東西都被腐蝕變成土壤。至于墓地和部分文物遭到破壞,盛兆華解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墓地有可能出現過垮塌,另外就是人類活動的破壞導致。
推薦閱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4日宣布,火星軌道偵查器第一在火星上拍攝到流動水的痕跡。科學家根據圖片猜測,可能因為高含鹽量,使火星上得以出現不凍的液態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4日在其網站發布了火星軌道偵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湘潭現三座漢晚期磚墓室 出土大量文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10810/1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