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來自荷蘭萊頓的Edoardo Saccenti, Age Smilde和Wim Saris 三位研究者發現,音樂大師貝多芬的作品貫穿了貝多芬耳聾病情的始終,他的作品透射出貝多芬的掙扎與無奈。
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受到耳聾的極大影響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近日來自荷蘭萊頓的Edoardo Saccenti, Age Smilde和Wim Saris 三位研究者發現,音樂大師貝多芬的作品貫穿了貝多芬耳聾病情的始終,他的作品透射出貝多芬的掙扎與無奈。
據悉貝多芬首次發現自己聽力出了問題是在1812年,當時他才30歲,他曾抱怨說,他聽不清音樂會上那些高頻樂器的聲音。然而病情惡化之快是他始料未及的,在1818年,他就不得不用來和別人交流。直到他1827年去世的前幾年,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已經完全失去了聽覺。
三位家解析了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他們發表在《英國醫學與雜志》的文章中寫道:“貝多芬每個四重奏第一章節的小提琴部分的音符數為G6,相當于1568赫茲。而為了彌補日漸下降的聽力,貝多芬不得不使用更多的中低頻音符,以便他能更好的聽清楚音樂。而在后期的四重奏里,貝多芬已經完全喪失了聽力能力,于是他又運用了較高頻的音符。”
在貝多芬生命的最后那段時間里,他雖然耳朵聽不見音樂的聲音,但他卻一直沉醉在用心的音樂世界里,靠以前寫音樂的經驗繼續著音樂創作,所以貝多芬后期的音樂又回到了開始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