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印度中央邦12名醫生用幼兒及其他認知困難患者“私試”藥物,由此招致調查。不過,調查結束后,監管機構僅對這些醫生處以每人5000盧比(約合94美元)罰款。一時輿論大嘩。
印度中央邦12名醫生用幼兒及其他認知困難患者“私試”藥物,由此招致調查。不過,調查結束后,監管機構僅對這些醫生處以每人5000盧比(約合94美元)罰款。一時輿論大嘩。
“重罪輕罰”
阿南德-拉伊醫生是“私試”藥物風波的揭批者。他先前向當局投訴,中央邦印多爾市一些醫生在沒有通知患者的情況下拿患者測試新藥,而對象患者通常為兒童和認知障礙患者,他們“是去醫院接受常規診療的患者”。
當地媒體報道,測試藥品包括治療性功能障礙藥物等。
法新社3日報道,12名醫生受到每人5000盧比(94美元)處罰。英國廣播公司說,當局給出的處罰理由不是這些醫生沒有把測試新藥一事告知患者,而是未通報監管部門。
得知處罰結果后,拉伊向媒體表達憤怒和失望。他說,如此處罰無助于阻止類似藥物試驗今后繼續發生。《印度時報》援引拉伊的話報道:“在沒有告知患者情況下測試藥物,這是一種刑事犯罪。”
中央邦議會幾個反對黨則借此事抨擊中央邦政府。國大黨用“荒謬”、“掩人耳目”、“笑話”等詞評價這一處罰,指責中央邦政府對這一“非人道重罪”處罰過輕。
“這些被用來試驗藥物的可憐受害者,難道他們的生命只值5000盧比?”《印度教徒報》援引邦議會反對黨團領導人阿賈伊-辛格的話報道,“我們要求中央調查局介入調查。”
“試驗冷酷”
英國廣播公司說,這類藥物試驗在印度不算新鮮,現階段藥物試驗參與者據信數以百萬計。
印度《中央紀事網站》2日報道另一樁兒童藥物試驗:中央邦一處偏遠地區20名嬰幼兒正試驗一種名叫“邦尼森”藥物,醫療人員試圖用這些兒童檢測這款藥物對兒童結核病及營養不良的療效。這些兒童的平均年齡為19個月,其中最小的只有8個月大。
一名參與藥物試驗的醫生說,試驗人數“很少”,但患童病情較嚴重,試驗結果顯示,藥物療效顯著。
報道說,除這20名兒童外,中央邦其他地區另有100名同齡孩童也正在為“邦尼森”“以身試藥”,有關他們參與試驗的地點等信息不得而知。
《中央紀事網站》批評說,營養不良的兒童們被用作“實驗鼠”。
“現有臨床研究的道德標準冷酷。”拉伊說。
調查受阻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告訴當地媒體,印度缺少監管藥物試驗的有效法律,一些制藥企業及醫院經常在偏遠和經濟落后地區“收買”窮人參與藥物試驗。
另外,一些分析師指出,一些法規有礙調查人員公開藥物試驗的真相。例如,中央邦雖然對醫生作出處罰,但受調查醫生卻援引1945年版《藥物和化妝品規定》中的部分條款拒絕向調查方提供藥物試驗的相關細節。中央邦政府說,藥物試驗項目受法律保護,調查人員調查受阻。
拉伊告訴當地媒體,印度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參與者因臨床藥物試驗而患病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