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小蝶就由媽媽帶著從羅湖過關去香港上學,下午5點半放學后再返回深圳的家。與爸爸媽媽深圳戶口不同,在香港出生的小蝶如今已經是一名合格的香港公民,而能讓小蝶享受到香港的優質教育資源,就是當初父母決定在香港生下她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教育之外,包括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更好福利待遇,已成為“誘惑”內地媽媽紛紛境外生子的重要原因。
多樣化的福利待遇
2001年的“莊豐源案”是撕開內地媽媽赴港產子熱潮的一道口子。當初,一對內地夫婦到香港探親時生下兒子莊豐源后,被香港高等法院判決承認莊豐源的居港權。而此后的香港自由行政策放開,赴港生子熱潮就此開始。香港入境事務處公布的統計顯示,2000年,港產內地嬰兒的數量還只有620人,但2011年,香港全年出生的8.8萬新生嬰兒中,內地孕婦所生的已占46%,超過4萬人,短短10年內增長了近65倍。
除了香港之外,包括美國、加拿大等具有落地生即有戶籍的國家,也陸續成為準媽媽們紛紛離境生子的熱門地方。“對比境內的福利待遇,這些地方的確更優厚一些。”廣東一位人口計劃生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以香港為例,其擁有相對完善的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制度,公立醫院對當地居民開放,門診和住院費都是全免,而成為永久居民后,還享有失業救濟金、退休金和老人生活金等社會福利,且跟中國內地相比,香港普遍的醫療水平更高,這意味著居民在醫療方面將節省大筆費用。而香港居民達到60歲以上就能領取養老金,相當于孩子剛生下來,就免費為其上了一個終身的養老保險。
教育資源則是吸引內地媽媽的又一重要利好。“比如,香港實行12年的免費教育,其間,孩子大都可以享受三語教學(中文、英文、粵語),各類大學資源中,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校在國際上排名靠前。”上述委員表示,香港的學校一直沿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孩子若在香港培養,可以接受更先進、更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利于孩子開闊視野,與時代接軌,而其在港學歷在全球被認可的程度更高,且當地居民在當地的就業率高、薪資水平也高于境內同等學歷的同齡人。
而若是父母打算讓孩子在內地上學,孩子不需參加高考,只需參加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灣省學生考試。考試內容遠比高考容易,且針對這部分人群部分重點大學的分數線會設置得很低,孩子更易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
境外還被視為內地媽媽躲避計劃生育政策的“避風港”。深圳一中介告訴記者,自己從業至今已約接待了200人次孕婦赴港生子,其中,近三成是為了生二胎。其表示,在廣東地區,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家庭,超生的比例都很高,特別是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在廣東還較為流行,因此,部分家庭都冒著風險超生。但為了避免被罰款,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的家庭都會選擇出境生子,其中,具備地域優勢的香港則成為境外生子最重要的地區。
從來沒有停止過的對移民的渴望,也讓境外生子成為許多家庭長遠謀劃移民的重要捷徑。“若是孩子在香港,父母也能辦理探親通行證,可以在香港長期生活和工作,且父母六十歲后,可以移居香港并享有香港的福利。”
看上去很美?
然而,很多事物只是看起來那么美好而已。萬女士在美國生完小孩后,將孩子帶回武漢上學,“在義務教育階段,境外戶籍并沒有很大的優勢。”萬女士無奈地說,孩子沒有武漢戶籍,每年都要繳納大筆借讀費,只有等孩子上完高中后,再將他送到香港去讀大學。但今后到美國發展必然也如其他普通留學生一樣,面臨巨大的社會、文化和節奏差異,不知能否適應。
小蝶的媽媽也抱怨,每日來往港深兩地,父母和孩子都十分累,且孩子在香港接受的教育更加西式化,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予認同,性格越來越叛逆,孤僻,難以溝通。
“看上去十分美好的政策,實際上并不一定都能享受到。”上述委員認為,特別是出生后就要回境內上學、發展的孩子,會面臨著跟普通人更不相同的戶籍待遇,但這些并非都會是利好,且為了移民而境外產子的人,十幾年之后,也不一定還具備移民的條件或者想法。
據報道,內地有近14億人口,按照正常的出生率,每年有2000萬名嬰兒出生,如果其中有1%的孕婦來港產子,就是20萬人,足以讓香港的相關醫療體系崩潰。這意味著隨著這種趨勢蔓延下去,即便具有香港戶口,也將承受著擁擠的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屆時的服務質量是怎樣也很難說。
“境外產子,多是為了當地的‘綠卡’,從本質上看,是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具有更完備的公共服務、相對寬松的生存環境,是國人對于移民的渴望延伸出來的一種現象。”上述委員表示,如果內地的居民待遇提高,能做到人人機會均等,這種出境產子的現象才可能逐步減少。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赴港產子:福利的誘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215/3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