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自媒體的能量有多大,是王冉大還是《財經》大,薛蠻子大還是《南都》大?媒體廣告模式劇烈變化,自媒體養活自己的出路何在,會不會蛻變為一個大產業鏈的附庸?社會化媒體起來之后如何贏利,會不會涌現更多的"美麗說",微博能否在垂直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
2月19日,由知名互聯網人士程苓峰主持的產品家沙龍在騰訊匯舉行。圍繞新媒體環境下創業者的機遇與挑戰,資深媒體人羅振宇、雪球財經創始人方三文、、36氪創始人王壯、前《中國企業家》雜志執行主編李岷、NTA創始人申音、鮮果網創始人梁公軍展開了激烈的思想交鋒,引發三大悖論與三大猜想。
三大悖論:新媒體挑戰重重
資深媒體人羅振宇指出,我們正處于新時代到來的晨昏交界點,傳統媒體退敗的同時,也留下三大悖論,有待新媒體探尋出路。
"新浪悖論"認為,媒體的營利能力和影響力與客戶體驗成反比,這是所有商業模式的癌癥。作為骨灰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新浪的業績僅處于第二陣列。迅雷也同樣有此困擾,龐大的用戶基數難以轉化為實際收益。
其次為"史玉柱悖論",它與"新浪悖論"相反,史玉柱與許多房地產行業的企業一樣,飽受爭議的同時卻能獲得較高利潤,這種情形與一部叫座不叫好的電影十分相似。娛樂帶來流量,帶來流量就帶來廣告,追逐娛樂成為做自媒體或者是廣告媒體的基本趨勢。
《紐約時報》悖論質疑,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沒有人愿意付費。《紐約時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不愁生路,因此它先辦了一個線上版,免費發展讀者,等達到一定用戶規模的時候即轉向收費,結果用戶全跑光了。互聯網時代,內容除了要具備價值,還需要具備稀缺性才能帶來直接收益。
三大猜想:精準成未來贏利共識
新媒體時代,自媒體的能量有多大,是王冉大還是《財經》大,薛蠻子大還是《南都》大?
前《中國企業家》執行主編李岷認為,主流的傳播正在向微傳播轉變,它極大的肢解了傳統媒體曾經的整體性價值。微傳播肢解、粉碎了傳統的信息傳遞鏈條,傳播者沒法沿用以前新聞制造信息的方式流程去做傳播。未來的媒體內容,必須要找到能夠適合這種碎塊式時間的傳播方式。現在傳播的方式或者形態是從交響樂到流行樂,從專輯到單曲,從樂隊到樂手,關鍵字就是自媒體。
NTA創始人申音支持這一觀點,他認為未來的媒體將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越來越個人化,一個是越來越社會化。其最近與知名投資人薛蠻子合作推出的蠻子文摘,便是一種應對這種趨勢所做的嘗試。36氪創始人王壯也用數據表明,公眾閱讀呈現明顯的社會化趨勢,目前36氪的流量來源中,微博帶來的流量占到第二位。自媒體、碎塊化、輕閱讀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關鍵詞。
羅振宇指出,在自媒體時代,利用跨組織邊界的資源協同能力是更科學的組織方式。一定要有結點的方式追逐現金流的最大化,而不是營利規模的最大化,這恰恰是王利芬的優米網當前所要克服的困境。
媒體廣告模式劇烈變化,自媒體養活自己的出路何在?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未來出路在于精準。鮮果網創始人梁公軍認為,互聯網的特性決定了它會引發信息大爆炸,推動產品和服務快速迭代。新媒體的機會一是分眾,二是精準分發,精準針對某類個體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定制。無論是精選的高質量信息,還是針對人群、關系鏈、地點、SOLOMO的精準定位,都有機會。
現場分享的數據表明,網絡展示廣告的龍頭老大新浪一年20多個億,百度140億,淘寶89個億,搜索廣告和精準廣告因為砍掉了廣告銷售環節,帶來了多贏結果,市場規模明顯超過展示類廣告。
李岷指出,流量告別規模時代,進入精準時代,精準的流量更具價值。怎么去創造有價值的流量,需要身體力行去實踐。下一個階段互聯網的廣告能不能關注這些有價值的流量,并把這種有價值的流量商業價值共同創造出來,需要這些小眾媒體、自媒體聯合起來呼吁和推動。
社會化媒體起來之后如何贏利,會不會涌現更多的美麗說,微博能否在垂直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
雪球財經創始人方三文認為,各行各業的產品都是聚焦于垂直領域的SNS或者社會化媒體。適合做社會化媒體SNS的垂直領域,其需求應是終身需求,而不是一次性需求。
梁公軍則以"美麗說"和"36氪"為例指出,基于SNS的精準信息投遞在電子商務和網站的盈利模式上占據了越來越多的比例。36氪創始人王壯坦陳,36氪專注垂直于一個領域,它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品牌廣告,以及在互聯網創業領域為創業者和投資機構提供服務。而程苓峰則在微博中透露,36氪的流量是cnbeta的1/5,但大公司愿意投給36氪的廣告價格是cnbeta的5倍,這就是內容質量的價值。
沙龍活動全程微博直播,并在現場通過微博上墻進行場內場外互動。未來產品家沙龍還將持續,具體信息可關注產品家官方微博http://t.qq.com/chanpinjia。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大悖論與三大猜想 產品家沙龍論道新媒體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kandian/20120221/32991.html